“辽国境内,诸族混居,与我大宋区别很大。这三年来,古欲、萧海里、张撒八,渤海人、契丹本族、汉人,轮番作乱,每一场都是动摇数州,剿杀经年,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军事上,契丹兵力所余,三十五万,其中十五万还在耶律和鲁斡手上。”
“耶律延禧手下满打满算,不过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要抵御鞑靼、女直、弹压国内,震慑和鲁斡、耶律淳,明显捉襟见肘。”
“而辽朝民力,已经被压榨敲剥到了极限,要增兵,根本不可能。”
“辽国接下来还会有大变,而这场大变积蓄了一年,释放起来会愈加猛烈。臣来前已经和阿骨打商议妥当,等到最佳时机出现,女直,也会和辽国翻脸!”
赵煦沉吟良久,开口道:“军机处的意见,与都知的分析大体相同,他们也认为,辽国接下来的风暴,契丹一族恐怕难以抵挡。”
说到这里,赵煦想起一事:“朝中近日在参补《神宗实录》,辽国如今,与先帝即位之初,何其相似啊……”
苏利涉拱手道:“听闻耶律延禧性好游猎,刚愎好色,还在会见近臣时,曾言辽国与大宋乃兄弟之邦,即便事不可为,携金珠千万投宋,陛下也会接纳于他,不失一安乐公也。”
“由此可知延禧决非英睿坚毅之君,难比先帝与陛下万一。”
“大宋养士百年,天下归心,贤臣林列,将士用命。先帝信用安石,乃兴变法,宣仁改良细疚,所相马、吕、苏、范,皆赤心为公,忠君爱民,贤德命世,智计超卓之辈。”
“陛下举绍述之政,继往而开来。大兴德治,厚恤民生,察访灾伤,核纠官吏。”
“亲贤臣,远小人,宸拱于万古未有之安晏,劬劳如开辟丛榛之建始。”
“君王以天下心为心,群臣以天下任为任,百姓以天下安为安。”
“此为万众而一心。”
“故我大宋,虽有一时之危,终能济万难而成远盛,起沉衰获久强。”
“而辽国以暴为德,惟力是尚,力不能持,则以暴易暴者出矣。”
“君无长志,臣无忠信,民无义教。故臣虽百思,亦不得睹其复盛之解也。”
赵煦差点被苏利涉这通彩虹屁给直接拍晕了过去,还是幕后一声轻咳提醒了他,赶紧从桌上拿起一部没有贴名的书册:“都知是明白人,虽不在朝,然推断与朝廷的谋划,颇多契合。”
“看过这个,便当晓辽国风暴,自何而起。”
苏利涉恭敬地接过,正要放入袖中,赵煦却道:“还请都知就在这里观看,这东西,不能带出武英阁。”
苏利涉这下心中暗惊:“臣遵旨。”
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轰
待到读完,天色已近黄昏,苏利涉的神色已经掩饰不住心头的震惊。
将无名书册放回到桌上,激动地道:“臣虽老朽,铅刀尚可一割,敢请圣命!”
赵煦说道:“老都知年纪大了,还是在京安养为宜。给你看这个,是想让都知晓得,司徒之前请都知所作的事情,干系重大。”
“不知都知,可有举荐继任之人?”
苏利涉离座,对赵煦跪下:“陛下也说此事干系重大,臣以为国朝知悉女直事者,以臣为最。能成祖宗洪烈之伟志,虽没身白山黑水之间,固无憾也。”
“再请陛下,信臣用臣!”
赵煦说道:“既然老都知有此志,朕即从之,如有什么需要朝廷照顾的,都知尽管提出来。”
苏利涉叩首道:“臣不敢别有所请,唯愿陛下许臣死后,陪葬于永厚陵前。”
“应当的。”赵煦点头:“不过我更希望老都知保重身体,平安归来,身加荣遇。也好为我朝内官们,做成楷模。”
说完又从几案上拿起一本书册:“这是李夔在鞑靼所录的见闻,朕看过之后,对草原诸部,如亲见一般。”
“这个老都知带走,可以效仿此例,也编纂出一部女直诸部见闻,供朝廷参考。”
“谨遵圣旨。”苏利涉双手接过:“臣谢陛下信任!”
当天晚上,苏利涉果然守信,回到了长春馆歇息,同时给劾者带来一个大好的消息。
朝廷大恩典,陛下许了吉达为阻卜节度使,蒙根图拉克为白鞑节度使,玛古苏为准布节度使,阿骨打为女直节度使。
劾者和玛古苏,将代表女直与鞑靼,作为新晋藩属使臣,参加正旦大朝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劾者与玛古苏都很忙,大朝会就一个月了,鸿胪寺在第二天就派遣了几名低级官员过来指导他们礼仪,宣讲大宋对藩属国的政策,还有大宋国内的很多法律和习俗。
比如年底送岁接岁的热闹,使臣们就不要害怕,那是喜庆的鞭炮。
而李夔和苏利涉,则成日在军机处、枢密院汇报工作,讨论战略,赵煦经常要来旁听。
十二月,辽使抵达,除了献上贺正旦的礼物,还告诉宋朝,耶律延禧已经接受群臣所上尊号,曰天祚皇帝,皇帝特意出国书告知大宋,同时感谢南朝这些年来对辽国的无私帮助,声明两国永为兄弟旧邦,我朝陛下,必将以友好为己任。
赵煦乐呵呵地表示恭喜,告诉辽使自己对已故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的景仰,说自他即位以来,“求直言,访治道,劝农桑,兴学校,救灾恤患,粲然可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