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还没到,房氏兄弟还没来,赵矜先询问众人的意见。大司徒何安平认为,那三兄弟外表憨态可掬,但是一试之下,个个博学多识,这种人,会是真傻才怪。司农虞默、司行郑文初都深表赞同何安平的看法。
至于给不给他们做官的问题,萧銎道:“主公何必疑惑?且给他们做官便是。即使他们是外国奸细,主公厚恩加之,亦必赤诚投效!”
赵矜点头,心想:“没错,他们是汉人,如果真的是为外国效劳,原因无非一个——外国对他们有恩。那么,只要我厚待他们,在同样有恩的情况下,他们该忠于谁?我跟他们都是汉人,他们岂愿吃里扒外?”于是赵矜道:“嗯,说得有理。那么,我准备任用他们,你们谁还有意见?”
大司马李荼、左卫尉鹿祥、右卫尉李庆熙、缇骑都尉许妤等都道:“主公明断,我等无有异议。”
忽有一人起立,攘臂道:“某有异议!”
众人一看,乃是虎贲中尉、勇冠三军的冠军将军何磐。何磐与房氏兄弟接触过一次,被他们大肆吹捧,但是印象相当不好。因为何磐是个直汉子,不喜欢见人就捧的家伙——况且他根本听不懂房氏兄弟文绉绉的捧词,一点儿也没给他们捧晕。
宴会时间已经快到了,宫女们纷纷端上花果,摆设杯盘。有司奏道:“三位客人于宫外侯见。”赵矜对何磐道:“你有异议?且按捺一下。咱们吃完饭再说。”于是赵矜向鹿祥使个眼色,意思是说:“你给我罩住何磐,让他多吃饭、少说话!”鹿祥悄悄一拱手,表示明白。
不多时,房氏兄弟随缇骑亲卫来到跟前,高声参拜道:“小人房元度、房勉之、房简之,觐见大王!”
赵矜让他们免礼,想想有点奇怪,问道:“房元度?你不是叫做房勤之么?怎么改名了?”
三兄弟中的老大连忙趋走上前,恭恭敬敬道:“小人原名,犯了大王名讳!甚是不恭,怎能不改?”
赵矜这才明白,原来是因为他的“勤”跟自己的“矜”同音,所以避讳!赵矜不禁大笑道:“啊哈哈!原来是避讳啊!我们这里,为了方便,一切从简,避讳这种事情是不计较的。另外,我们国家的汉人,一般只用名,不用字,就像各个兄弟民族一样,免得大家难记。”
房老大忙道:“简化甚好!易记甚妙!大王行事,大有道理!然而,小人区区之心,甚是惶恐。大王何其尊崇,小人何其鄙陋。小人竟犯大王之讳,死罪,死罪!大王勿怪,小人情愿避讳!”
老二、老三皆上前来,一同附和道:“情愿避讳,情愿避讳!勿以我兄弟之鄙,有损大王之尊也!”
(待续本回下节)
第四十六回:避讳只因尊和鄙,奉承不管高与低(下)
“好吧。”赵矜只得笑道:“你们要改名字,是你们的自由。”
房元度感恩戴德道:“谢大王隆恩,使小人星星之火得免与皓日争辉!幸何如哉!”。
赵矜微笑,打趣道:“还好你只是名字犯讳。要是你们兄弟姓‘秦’,是不是得改姓啊?”
这只是开玩笑,按中国古代避讳的一套,名字必须避开尊讳,姓氏可没有更改的道理。只有极少数十分暴戾、或者特别迷信的君主,才会迫人改姓。比如五代十国时的后晋高祖石敬瑭,迫使姓敬的汉人改姓。
不料房氏兄弟听了赵矜这么说,一下子认真起来,齐道:“岂能不改?”
房勉之仔细寻思道:“我等倘若姓‘秦’,宜改为姓‘雍’。秦地属雍州也。”
房简之也踊跃发言道:“依我之见,宜改为姓‘嬴’,秦国之国姓也。”
房元度力排弟议:“非也!宜姓‘姬’。‘秦’姓出自‘姬’姓,回复本姓,乃叶落归根也!”
炎汉众臣见他们这么郑重研讨起来,都觉得好笑。赵矜开心地笑着,心中思忖:“何安平说得没错,这三个兄弟,个个博学多识。绝非一般佞人。他们的名:勤之、勉之、简之,正好是为政者的三个要素。他们的字:元度、次公、稷才,个个都是要做栋梁大臣的意思。显然,他们的长辈对他们期望非同一般。人如其名,他们自然也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宫女端上菜肴,倒上美酒。赵矜请房氏兄弟入席。席间,房氏兄弟十分主动,轮番起身敬酒,就像他们自己是主人一样,把在座的炎汉众臣一个不漏地敬过,殷勤夸赞。酒过三巡,他们又奔过去伺候赵矜。
许妤时刻注意保护赵矜安全,见他们冷不防奔到主公身边,慌忙往腰间一摸。可是饮宴之际,按惯例不带武器。而且房氏兄弟蹿得快,早已包围赵矜,两个捶腿一个捶背,全方位地按摩起来。许妤一场虚惊,见他们并无行刺意图,这才松了一口气,暗暗告诫自己,必须吸取这一次的教训。以后一定要加强防备,再也不能让任何外人骤然接近主公。
不仅许妤,周围担任护卫的虎贲,一时都忘了阻止。他们面面相觑,眼神都在说:“危险!还好他们不是行刺。我们竟然惑于他们的表现,失了职,今后必须吸取教训,多加警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