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便找到当时相当没落贫穷的房氏与孟氏兄弟,以唐朝时的鉴真、不久前的祖元为榜样,请他们跟着自己到日本去。那么,凭着大和尚的住持头衔,房氏是唐朝名相房玄龄后人、孟氏是当朝名将孟珙族人的身份,到日本一定大大吃香!
孟氏兄弟听了,只是沉默不语。他们从来对佛教没什么好感,对于和尚用名利诱惑他们更觉鄙视。
房氏兄弟倒是笑嘻嘻的,大哥房勤之开口吟道:“鉴真大师德行高——”
大和尚大喜,连忙合起手来,洗耳恭听。
年纪轻轻的二弟房勉之摇摇扇子,接了一句:“背国违令赴倭岛。”
大和尚一愣,听这话,好像是在揭鉴真大师的短?
还满脸稚气的小弟房简之吐吐舌头,接道:“囊中携有数卷经——”
勤之再接:“随身带得几样宝。”
大和尚懵了,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歌颂还是什么。
勉之转个韵,吟道:“官府缉拿寻不见——”
简之笑接:“弘扬佛法到天边。”
勤之再吟:“独善其身忘故土——”
勉之结语:“古往今来一大奸。”
简之拍手踊跃。三兄弟笑得前仰后合。
大和尚目瞪口呆,脸涨成猪肝色。看他嘴巴动了动,终于没有说出话来,大概是因为出家人不得发恶言吧。呆了一阵,大和尚面色铁青,连告辞也没有,拂袖而去了。
三兄弟又大笑。孟士孝、孟士信嘿嘿而笑。笑过之后,勤之便道:“先父临终之时教诲我等:平生只可赞人,莫要骂人。今日这一骂,非同小可。若愚兄所料不差,明日便有那位大师之信徒来围我等寒舍。”
勉之道:“大哥所料不差。我等不若速速离去。”
简之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勤之又问孟氏兄弟:“我等走了,你等走不走?”
孟士孝、孟士信起身道:“既无财产,又无家眷,如何不走?”
就这样,两家五个兄弟洒泪拜别祖先坟墓,从此背井离乡。迄今十余年,来到了今天,恍然如梦。尽管流落外邦,他们依然渴望要为一个汉人的国度效力,“想我兄弟虽逍遥,不如昂然居宇廷。”就是这种愿望的表达。
一同烤着篝火,听他们叙旧,赵矜亦不禁感慨,想起一首自己曾听过的歌《大地恩情》:
河水弯又弯,冷然说忧患。
别我乡里时,眼泪一串湿衣衫。
若有轻舟强渡,某天必定再返。
水涨,水退,难免起落数番。
大地,倚在河畔,水声,轻诉变幻。
梦里依稀,满地苍翠。
但我鬓上已斑斑。
……
那是清末民不聊生之时,被迫远渡重洋的华人的写照。大地恩情,怎能忘怀?“某天必定再返”之誓愿,一世不忘!可是多少人,人不由命,直到白发苍苍之时,也不能重返故乡。
孟氏兄弟从此跟着房氏兄弟加入炎汉,为着重返故土、光复中原之目标,誓死效忠君王。他们明白,故土远在万里之外,奋斗的历程还会很漫长。不过,总算有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哪怕死也心甘!
(待续本回下节)
第六十八回:孟氏兄弟齐见驾,苎家姐妹皆来朝(下)
牧草枯黄,旷州旷野之上,千余营帐,数百旗幡。这里没有道路,旅行只凭日月星辰定方向。真个是天苍苍、野茫茫。就在深秋苍凉气氛之中,一支商队模样的人马由南方迤逦而来。
他们望见了前方炎汉军队扎下的营寨,望见了大纛飘扬,许多人已止不住热泪盈眶。
当先一名“商人头领”驰马加速,奔向大营。他身边有铁门关守军派来的两名校尉陪同,皆举汉军旗帜。来到营前,卫士喝问:“何方来客,入营何干?”那头领高声应道:“我非客人,我乃裨将军车楚尔良,奉大王旨意远行,今来复命!”
原来这是车楚尔良,两年半以前奉命往华南接取大将军的故人,往返三十个月,终于回归。大将军如今已是大王,车楚尔良也被缺席提升为偏将军。
赵矜正在营中与孟氏兄弟谈论如何提升武器品质之事,听闻车楚尔良回归,内心大为激动,急步奔出帐来。车楚尔良迎拜。赵矜扶起来,握着车楚尔良的手:“总算把你盼到了!一路辛苦!差事如何?”
“大王便随我来!”车楚尔良领着赵矜,驰马出营。赵矜尚顾不得戴个头盔或者帽子,凉风之中,奔得头发零散。
那边大约二百骑,还夹着些驮马、骆驼,看起来俨然是个大型商队,实际上里面除了车楚尔良带去的若干精壮士卒,其余都是赵矜的故人与随从。
“勇士大哥!”那些万里而来的苗家义军见了赵矜,激动地拜泣在地。中间是苎玉贞、苎玉香、奚孔雀、龙猷、关汉卿、黄道姑、朱帘秀、苦儿等人,一个不少,还多了几个不认识的面孔。
呼呼风声,草穗飞扬。赵矜与故人重逢,两边相望,一时悲喜交集,哽咽无声。赵矜见苎家姐妹的脸都有些瘦削了,不禁既怜又痛且感激,想要慰劳,却不知说什么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