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之前,文天祥留下了一首《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长歌一首,慷慨赴难。宋朝遗民,泪下如雨。是为正气,是为忠义。不畏残暴,不畏屠刀。
文天祥死后,元朝因文天祥的诗句感人至深,只怕这些诗句激励宋人反抗,加以禁绝。但是心怀故国的宋朝遗民依然收集了文天祥的作品,汇成《文山集》,流传甚广。
两位隐姓埋名不仕元廷的名士谢翱、林景熙读了《文山集》之后,皆大有感愤,写成诗篇。
谢翱写道: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林景熙写道: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风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这些作品,为宋朝遗民所传唱。人心不忘故国,一有机会便思反抗。
正因为民间反抗从不间断,元朝的统治永无宁日。正因为宋末英烈的形象长存人心,才有了百余年后朱元璋一声“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天下景从的局面。
后世清朝有鉴于此,加强对文化领域的控制,将抗清烈士的诗文作品禁绝得更加彻底,又大兴文字狱,残酷杀戮犯禁者,使明朝遗民无容身之地。清朝中期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改变了统治策略,建祠纪念岳飞、文天祥等汉人民族英雄,但却用种种办法,对他们的事迹加以扭曲和污蔑。就像清朝汉官纪昀(即大名鼎鼎的纪晓岚,现代许多清宫影剧里的主角或配角)所主编的《四库全书》里,虽收录了《文山集》,却在卷首加了许多中伤诽谤之语。如此歹毒之招,比禁绝更起作用。可比一座雕像,与其毁之,人心中仍爱之;不如涂污丑化之,则人心中不爱矣。如此自欺欺人,得到的是表面上的统治安稳,换来的却是人心普遍麻木,使得整个中华民族不可避免地走向沉沦。
……
千古兴废,一言难尽。历史又翻过了沧桑的一幕,时间长河继续滚滚向前。
元朝的统治极其残酷,然而并不能压制住人民的反抗。文天祥就义之后,江南人民的反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为增多。
广东新会县林桂芳聚众起义,建罗平国,年号“延康”。
广东清远县欧南喜起义,聚众十余万,断发文身,号称“头陀军”,用南宋年号“祥兴”纪年。
广东增城县蔡大老、钟大老、唐大老起义。
福建林天成起义。
福建建宁路黄华起义。
云南丽江路罗罗族人民起义。
……
仅1283年这一年,汉族与华南少数民族起义竟多达二百余处。
在轰轰烈烈的起义大潮中,元军血腥镇压,华南人口锐减。其中畲族本来是一个大族,因其领袖许夫人、陈大举等不断发动起义,与元军搏斗甚为惨烈,竟战到了几乎灭族的地步!
如此打下去,各族人民始终不屈服,甚至连蒙古族亦发生了起义,元朝统治者焦头烂额,不得不寻思缓和的统治办法。元朝朝廷发生了激烈的意见斗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