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家,首先便三下五除二将身上的团龙袍、乌纱帽、皂靴一股脑儿扒掉,直接扔到卧房中间,乱糟糟一团。然后换了薄的衣服,穿上木屐到书房去了。
朱高煦越想越觉得自己没什么错!他甚至又找出王贵写的东西,再次重读三遍!
他心道:不过是姚广孝一句话,我凭什么就怀疑自己了?
在别人眼里,他确实只有十六七岁,太年轻没有阅历想事儿难免不周全。但他自己清楚,现在的朱高煦根本不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思维。
“王贵!王贵!”朱高煦仰起头,对着屋顶便大喊起来。
过了一小会儿,来的人却是王大娘,王大娘道:“王爷息怒,王贵不在后厅哩,奴婢马上去叫他。”
“好。”朱高煦点点头。
王贵跑步冲进了书房,一面喘气儿,一面弯腰道:“王爷,奴婢做错了什么事呀?”
“没有,我就是叫你过来。”朱高煦已恢复了淡定。
“是,是。王爷有何吩咐?”王贵道。
朱高煦不紧不慢地打量着他,先夸了一句:“你写的东西很好,我该奖励你。你自个到库房去拿五十贯宝钞,记在账上写我的意思就行了。”
“谢王爷!”王贵跪到了地上,“王爷上回在路上给奴婢的钱袋,没花完的,奴婢已经入库了。”
朱高煦道:“你确实忠心。那些钱你也拿着罢。”
他停顿了一下,又小声道:“王贵,你写的东西里有个叫张信的都指挥使。你最近不干别的事了,去他家附近蹲着,再查清楚一点。”
朱高煦觉得,这事儿要是交给侯教授办,肯定办得更妥当,毕竟那侯教授连别人家的家事、亲朋好友的瓜葛,都能查到。但是朱高煦想到燕王说的“到处胡说八道唯恐天下不乱”,燕王已经明言告诫过的事儿,生怕走漏消息传到燕王耳朵里,那样的话自己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相比侯教授,王贵显然要可靠得多。
王贵道:“奴婢遵命,这事儿奴婢可以找干儿子帮忙。”
朱高煦马上道:“你亲自去,切忌以保密为上!”
王贵道:“王爷交代的事,奴婢自然会亲手办,不过奴婢也要打瞌睡,得找个帮手换着蹲。奴婢那干儿子很可靠,绝对不会乱说一句。王爷放心,奴婢会管教好的。”
朱高煦想了想,道:“也好,记住我的叮嘱。”
王贵拜道:“奴婢记下了。”
朱高煦打发了王贵,便在书房里走来走去。这间书房居然存放了很多书籍,记得当年太祖不喜欢朱高煦,因为他读书时喜欢到处乱跑惹是生非;不过朱高煦并非文盲,写得一手好字就是明证,只不过兴趣在武、对诗书没那么痴迷罢了。
第二十二章 五彩缤纷
古人的生活节奏缓慢,办事也慢。但朱高煦不同,他无法忍受低下的效率。
王贵的差事毫无进展,刚过一天,朱高煦就找他过来,递上从书房柜子里翻找出来的沙漏。叫他通过城楼的午时、酉时鼓声,再配合沙漏,精准记录张信及家人的活动规律。
又拨了一笔大明宝钞,下令王贵在张信府邸的附近租借一间屋子,以便日夜无间断观察。
朱高煦已经安排得非常详细,心道:如果换作侯海,估计自己不用如此操心。
他从书房走出来,抬头看天,见太阳已经在头顶,时间已到午时。刚这么想,远处就传来了的鼓声。这声音来自城楼,能传到这里也是声音够大。
朱高煦收回仰着的脑袋,便见杜千蕊过来了。她系着围裙、赤着白净的小臂,双手正在围裙上来回擦拭,忽然见到朱高煦,便急忙上前几步,双手捧于腹部,屈膝道,“奴婢这厢有礼。”
她行礼的姿势拿捏得丝毫不差,可又与这身打扮极不相称。朱高煦看在眼里,却觉得有几分俏皮喜感。
朱高煦打量了一番,道:“杜姑娘,你在做饭?”
杜千蕊道:“奴婢已经做好了哩,王爷到旁边的饭厅入座,这就端上来。”
既然都做好了,朱高煦便不再说什么,依言走进饭厅,准备先填饱了肚子再说。
朱高煦坐在那里等着,没过多久,菜便端了上来。
紫的圆葱皮、白的圆葱片、青的鱼皮,颜色缤纷,叫人看得爽心悦目。朱高煦刚才“填饱肚子”的心思,顿时飘到九霄云外,瞪眼欣赏着面前的菜肴。
接着便是油炸鱼排,整齐地在盘子里摆成金黄的一圈,中间点缀嫣红的糖腌樱桃。一大碗鱼汤,菹菜(酸菜)、鱼头、面团疙瘩煮在一起,汤汁浓而不稠,散发着阵阵香味。
“王公公很照顾我,知道我从京师走得急,什么都没带。刚到府上就支了一些钱给我,还提前给了月钱。我今早遇见王大娘,就给了她一串钱,让她买点新鲜的菜回来。”
杜千蕊声音清脆、说话轻快、高低顿挫,听起来很舒服。她不再说琴棋书画、逸闻趣事,但说起家常来,照样别有一番滋味。朱高煦的心情完全不浮躁了,十分有兴趣地听着。
她又道:“有个农民在附近的河里捞起来一条乌鱼,提了个背篼便在街上叫卖,价钱卖得很贱,王大娘看到便买了回来。我将就用那条乌鱼做了几个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王爷莫要嫌弃。”
两菜一汤,全用一条乌鱼做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