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
号帽
号帽以竹片编为柳条凉帽式,上画红绿难花云彩,四面留粉白圈四个,分写「太平天国」四字〔二〕。
丁
腰牌
腰牌长阔宽薄初时没有定制,上写「太平天国」四字,下写「某一军圣兵某人」或「某衙
正
面
背 面
宰差冯道起腰牌
说 明
这一块宰差冯道起腰牌,原件高10.7厘米,宽8.2厘米,木质墨书,略涂油漆,上部穿孔,可以悬挂。背面诫谕第一句应为「诫谕众军将兵」,漏了「兵」字,另一块宰差李□□腰牌有「兵」字。这两块腰牌均安徽省博物馆藏。
听使某人」。到建都天京,始颁定制,下煅火印,预制千万块,分给各军各衙备用。军中各典官都听同监军,所属人数多少不一,有百人则置一卒长,分辖四两司马,二百人则置八两司马,没有??帅、旅帅各官,故各衙听使腰牌没有前营后营字样。若系天朝宫殿和各王府典官,并没有某军字样,则标典天舆衙、典东锣衙各名目〔一〕。
七
兵器
甲
总说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武装配备,还是用中国古旧的兵器,虽然也有欧洲制造的兵器,但一般说来,都是十分粗劣的〔二〕。当时太平天国军队的兵器主要是用刀矛和自己制造的粗劣的枪炮。而外国侵略者用的兵器却是最新式的洋枪和炸炮(后膛新式开花大炮),在签订北京条约前,就早已经把落后的前膛旧式洋铁炮成千成万尊地接济清军,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就是倚靠洋铁炮装备起来的。到北京条约后,更源源不断地以洋枪、炸炮来装备清军,李鸿章的淮军就是这样全部使用洋枪和成立了炮兵营。从今天发现的太平天国铜炮、铁炮来与外国侵略者和清军用的大炮比较,那些后膛开花大炮固然不要说了,就是那些前膛旧式洋铁炮也还是比太平天国自铸的铜炮、铁炮为优良,洋铁炮是用熟铁精制的,太平天国铁炮是用生铁粗制的,从质料看,熟铁制的炮比较坚牢,生铁和铜制的炮,作战时若时间用得过久就易炸裂;从炮身制作看,洋铁炮的射程比较远,火力也比较大,太平天国自铸的铜炮、铁炮射程比较近,火力也比较小。但是,太平天国军队却使用了粗劣的兵器,甚至原始的武器,在浙江慈溪用鸟枪打死美国侵略者华尔〔一〕,在江苏金坛用擂石打垮英国侵略者戈登。在江、淮流域平原,用长矛大刀,一次又一次地歼灭了湘军、淮军的洋枪营和炮兵营,在长期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中,建下了数不尽的辉煌的业绩。这就可见唯武器论者的说法,是荒谬的;武器是人造出来的,要人去使用它,什么武器都要人来使用,什么样的人来使用武器,它的作用就不同,祇有宏伟的人力的力量才是无敌的。
兹将太平天国兵器的种类和兵工厂分述于后。
乙
兵器的种类
太平天国步兵通常使用短而重的刀,长矛队则使用长矛。长矛用竹竿做成,顶端装有铁尖,按照兵士的高矮,长自八尺至十二尺不等。骑兵使用的大刀,一般是双柄式,刀口厚而阔〔一〕。
太平天国时代战争,火器已占重要地位。据记载辛酉十一年七月十八日(夏历七月廿三日)安庆之战,一日一夜,湘军共用火药至十七万斤,铅子五十万斤〔二〕,当时战争,已大规模地利用火器,可以想见。太平天国用的火器有鸟枪、抬枪、铜炮、铁炮等。鸟枪长约五尺,枪管用钢铁铸造,长约六寸,周围约如拇指粗细,管内有法郎旋,管厚约三分。顶端一口,叫做枪门;末端则为桶状物。加木柄于其内,为握手的地方。向上的一边。距柄约一寸处,则有一线香眼,直通入管的内部,叫做药门。子弹用细铁珠,将铁珠难于火药之中,用竹管由枪门灌入膛内,每膛药约一两,铁珠约二十粒,须砧之使结实;更以纸少许塞结于膛内,用长约寸许的药线,在装弹之前由药门中插入;用时将火燎着药线,使火种传入膛内,药着火即炸,子弹即由枪口射出,可及二百步以外。火药以一水牛角装底盛带,铁珠药线以一盛带,火绳用二竹管贮带,须预先将火绳燃着,冒于竹管内,平时不燎,用时拔出,临风一晃即燃着。发铳时以右手固握其柄,切防弹出口时外拔后退的反动力,以免自伤而不克瞄准;左手出火绳晃燎药线,火由药门传入膛内,药炸而众子弹即向目的轰射〔一〕。既发之后,须重行安装弹药,故续发颇迟。而每遇天气潮湿时,则不能使用。清代在道光前鸟枪兵很少,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间还未有大规模的鸟枪队。到金田起义,清军首先利用在火器上的优越,以鸟枪进攻太平军。不久,曾国藩组织湘军,每营分四哨,每哨分八队,其中就有两队小枪队(即鸟枪队)。太平天国在胜利的进军中,大批地缴夺敌人的鸟枪和设厂自制之后,也就大规模地利用鸟枪。鸟枪是当时主要的火器。
抬枪是一种长而重的火枪,近柄处装有一小撑杆,以便放枪时将小撑杆支撑于地面,
太平军抬枪作战图(採自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铜
炮
这是左面一尊炮上的铭文。上部份(右面)铭文刻在炮身上第一、第二两段上,下部份(左面)铭文刻在炮身上第四段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