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这两尊铜炮是在安徽肥西县发现的。左面一尊长110.0厘米,口径直径13.0厘米,炮上部铭文说:“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本月吉制,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下部铭文说:“计重三百觔,吃粉二觔”。案义爵是太平天国六等封爵的第一等,谒天义是陈志书的封爵。正铸炮是管理铸炮的官名,刘某名待考。粉是火药,太平天国叫火药做红粉。铭文上是记监造者的姓名、炮重及每开放一次用火药的数量。右面一尊长82.0厘米,口径直径11.5厘米,炮后部有铭文说:“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置造,粉九两”。现在,这两尊铜炮都陈列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铁 炮
这是左面一尊的铭文 这是右面一尊的铭文
说 明
这两尊铁炮,一九五三年在扬州发现。左面一尊长130.0厘米,口径直径8.0厘米,右面一尊长140.0厘米,口径直径11.5厘米。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
以利瞄准,而便推动〔一〕。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有一幅太平军作战图,其中便突出地总画太平军对抬枪的使用。现上海市松江县文化馆藏有太平天国抬枪一枝,长二百三十七厘米,下脚宽十厘米,厚六厘米。
太平天国应用大炮为守城守要塞的利器,以守湖口梅家洲新城和石钟山要塞论,就设有大炮一千二百多尊〔二〕,其大规模地使用大炮为以前中国战史上所未有。当时太平天国自制的铜炮铁炮近年续有发现,保藏在各地博物馆中,而以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最多。兹据太平天国文献集第三集文物所收的铜炮铁炮列表于后。
太平天国铜炮铁炮表 从上表看,炮重最重的为四00斤,最轻的为三0斤。最长的一三九·八厘米,最短的七七厘米。口径最阔一四·五厘米,最窄为五厘米。受火药最多的为二0两,最少的为二两五钱。受炮子祇有两炮上刻有:一为一0两,一为二0两。制造年代,最早为乙荣五年,最迟为癸开十三年。制造地域,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各地都有制造。
太平天国的火器,还有火弹(一作火疍,又叫火球)、火箭、喷筒、地雷等。火弹太平天国叫做先锋包,又叫红粉包〔一〕,也叫先锋袋〔二〕,经常用在近距离的防御战和冲锋肉搏的进攻战中,发挥迅速的杀伤人马的作用,颇具有现代手榴弹的性能。而用地雷攻城,在中国战史上也是太平天国才利用为主要的攻城兵器,武昌、南京、杭州都是用地雷攻克的,敌人仿效太平天国,也用地雷攻陷了九江、安庆和天京。
太平天国守城,还利用中国古代的滚木、擂石的兵器。每当敌人攻城,逼近城根,或架梯冲上的时候,城上滚木、擂石纷然交下,常常大量杀伤敌人,城池赖以保固。太平天国的敌人,每每自供受到滚木、擂石的打击,伤亡惨重〔三〕,而金坛大败戈登之役,就是以擂石为主要兵器,尤为著名,世称为「砖石之战」〔四〕。当年防守天京的擂石,近年发现有两个,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当中,童子兵曾经建立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如壬子二十二月,用地雷轰破武文昌门城墙根,就由五十名童子兵做先锋,首先冲锋登城,把抢缺口的清兵打败,大军继进,遂克武昌〔二〕。如壬戌十二年三月,江苏嘉定撤退之役,奉命死守城内掩让撤退的忠勇小队一百三十人,大多数是少年兵和童子兵。他们在英、法侵略联军攻城大炮猛烈轰击之下,扼守敌人攻击最猛烈的南门。他们每个人拿着一杆鸟枪,冒着侵略军射过来的可以炸毁一大片城墙的大炮弹,一直冲到前面,用这种笨劣的武器对着敌人开火。其中有三个最小的童子,因为人小达不到枪眼,他们一真在等待着侵略军的三十二磅炮弹打开一个洞口,以便利用这个洞中射击。他们为了避免敌人的来福枪,从不利用同一洞口射击两次。他们架在城堡上的三门中国两磅炮始终向着敌人开火,直到敌人的猛烈炮火轰毁了城墙,把这些炮手埋在瓦砾下面,才使这三门小炮沉默下去。这支英雄的小队被敌人排山倒海地冲了进来,他们退到北门,这是守城军撤退的地点。他们在这里勇敢地拦击敌人,掩让自己部队的撤退,浴血死战到最后一人,光荣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一〕。又如癸开十三年正月江苏太仓太败奥伦Holland)之役,三月太仓在撤退前重创戈登之役,在守军四千多人中,也有许多童子兵,他们在敌人枪林强雨之中,勇敢地冲到缺口,用一堆堆的擂石来投掷敌人,把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打退,终使敌人受到重大的伤亡〔二〕。这几役童子兵的战绩,更是使人驚欢不置。
因此,清朝统治者就把太平天国的童子军看做他们的「心腹之大患」〔三〕。清朝统治者的预料倒是不错的,太平天国里面许多著名的少年英雄们,如英王陈玉成、首王范汝增这班人,他们都是从儿童的时候就参加革命,在军中锻炼出来的。现陈列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
太平天国也还利用弓箭。据呤唎说,太平军中来自北方各省的兵士使用弓箭射击,较之使用鸟枪和抬枪要准确得多〔一〕。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应该注意它用烟幕作战这一创举。烟幕英文名为Smoke Screens'系由化学药品制成,用时以法使起化学作用,成浓厚烟雾,散布空中,在战线能发生所需要的遮隐效果,在需要的时间内完全阻蔽敌人的观察点,惟对于本方的观察、炮火及交通,只有极低的阻碍。这是一种保护与进攻的化学兵器。在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应用〔二〕。而在中国,太平天国战争就首先使用了它。陈徽言武昌纪事记壬子二年十一月太平军进攻武昌城说:「乘雾放毒烟,须臾咫尺不辩」。曾国藩向清廷报告甲寅四年七月十九日〔夏历闰七月初一日〕岳州水战,太平军收兵时战况说:「自放黄绿毒烟迷路,阻我追兵」〔三〕。佚名金陵纪事说太平军「有毒烟药,战稍却,即放毒烟,使人昏闷溃败」。又说:「此方以黑砒石、黄漆叶、人粪为最毒」。汪士铎乙丙日记也说太平军「能放青烟以迷人,相去甚远,可以忽至人前,有青烟酸入人鼻,不可耐」。据这些片断资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军队使用烟幕的情况与效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