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地当湖南、广东两省交通要冲,便於号召两省起义军,何禄就在这裹建立革命根据地,兴宁焦玉晶、郴州许月桂、许香桂、王大才、桂阳州李石保等都聚众数千加入,广东起义军也陆续来湘。於是西取桂阳州以做犄角,东北取茶陵州,以为北进衡阳、长沙,旁通袁州、吉安的据点。
起义军的根据地刚才建立起来,敌人就调集兵力进行反扑。九月三十一日(夏历九月廿七日),桂阳州、茶陵州同是日失守。桂阳州守军突围走归郴州。茶陵州守军分向酃县和江西永新撤退,与先前进入江西的起义军取得联络〔二〕,后来他们都在江西加入太平天国。
自桂阳、茶陵失陷后,郴州形势陷於孤立。起义军踞守郴州瓦窑坪,这一个地方,离郴州城三十五里,为郴州水陆总汇之所,资粮、甲仗、炮械积聚在这裹。敌人既陷桂阳州,迅即来犯,起义军迎战不利,瓦窑坪又被攻陷,辎重甲仗全部损失,精锐失亦重。
时郴州和桂阳州地主阶级蜂起组织团练,不下十馀万,分布各隘,断绝郴州接济,使起义军陷於粮尽援绝的境地,郴州势不能再守下去。十一月廿七日(夏历十一月廿五日)起义军开始从郴州撤退,打算取道桂阳州,退往临式、宜章湖南省边境。沿途被清军和地主武装前截后追,伤亡惨重,起义军首领何禄在宜章毛栗墟战死,将土战死的至二万多人,被敌人据夺的军装器械堆积如山。馀军突围走归广东连州牛仔营地方,与当地落花会起义队伍联合,转入山区门争〔一〕。
何禄多谋善战〔二〕,自东莞起义,就被推为东江起义军首领。入湘以后,又被各路军推为总领导。他以郴州作为根据地的战略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到桂阳、茶陵失陷,形势逆转后,他就应该采取新的战略,跟着先头入赣的部队把兵力立刻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江西去,这样,就会在江西给太平天国增加更大的势力。他没有这样做。即使是到郴州和桂阳州地主阶级初组织团练的时候,他如果能够及时向湘、粤边境撤退,还是可以顺利通过保存实力的。可是,他却到了这两州的地主武装全部组织起来,把各隘口都堵住的时候才决定向湘边撤退。他由於当战争到必须立刻转移的紧急关头迟回一下,犯了没有当机立断的大错误,就遭到军覆身死的可痛的结局。
太平天国史卷八十二
传第四十一
会党起义传五
张洛行龚德树
一
张洛行又叫乐行〔一〕,安徽颍州府亳州雉河集张老家人〔二〕。雉河集一带,位於淮北大平原的西北部,都是砂礓地,水旱灾害的频繁极多,清朝统治者的榨取与地主的掠夺,这裹的农民极度贫苦,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一年裹面,大半日子要靠野菜和山薯叶子充饥。
在雉河集的北面,有一条淤塞的只留下一长条长满荒草的陂地和只有五尺宽的小沟名叫鸿沟的河流。鸿沟是亳州、宿州的界河,是芦盐和淮盐两个盐区的分界线。在清朝食盐是由国家统一出售的。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盐区,某一产区的盐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出卖,到了另外地区,便算私盐,要犯法充公。而鸿沟恰当两个盐区的交界线,沟北吃芦盐,沟南吃淮盐;淮盐价贵味苦,芦盐价廉物美,便宜一半以上。淮盐区的人民当然要吃芦盐,所以贩私盐的很多。私盐都从这裹越过封锁线,一经进入鸿沟以南各县就没有问题了;清政府就在鸿沟设有大批盐警,严缉私盐。因此,鸿沟岸上就成为私盐贩和盐警的搏门场所。多少年来,不知死亡了多少生命。虽然官府严禁私盐,但农民由於生活无路,不得不铤而走险〔一〕。
鸿沟的确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清朝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洛行便诞生在鸿沟南岸的张老家〔一〕。
在洛行诞生前七年,白莲教起义失败了。当时安徽颍州、河南汝州应应募做乡勇的农民,解散回乡来,他们在灾荒饥寒交迫的时候,受了清朝统治者的欺骗,应募作乡勇去打白莲教。他们在对抗革命战争中,逐渐地提高认识,觉悟到清朝统治者对他们的欺骗,同时,也锻炼子他们自己。因此,到打平白莲教,解散回乡之后,他们就组织起一个秘密结社叫做「捻」,於是就从帮助清朝统治者的「乡勇」,转化而成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革命组织。捻党的发展十分迅速,到洛行诞生后三年,不过十年裹面,就从最初「零星藏匿,彼此声息不通」的形态,在安徽的颍州、芦州、凤阳,河南的南阳、汝州、光州、陈州等地发展成为若干大股、小股各有首领、拥有武装的组织,并且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那时候,贪官污吏,如虎如狼,淮河区域人民自从有了捻党,他们遇到给土豪恶霸压迫的时候,「破袄不如袄暖,求官不如去告捻」,就不再去再去衙门告状,而转向捻党求伸冤了。捻党立刻处理,使「弱者伸,强者抑」,给被压迫者伸了不平,而把土豪恶霸的威风打下去。这样捻党实际在农村中取得了统治权治权。在洛行幼年时代,捻党在淮河区域人民中的威信,已经是「赞口洋溢轰远近,」太平天国史
卷八十二如风鼓雷鸣」的了〔一〕。
洛行的家族,是一个大族,散布在张老家附近十八个村庄,号称「九里十八张」,同族中有好几千人〔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