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伴伴,你这是……”朱慈烺看着他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千岁爷,您放心,老奴一定照您的吩咐去做!”王承恩忙解释道,“但是这个责任,老奴来担!老奴是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太监,自有职权可以调兵入内校场训练。千岁爷毕竟是太子,虽然出于孝心,但终究不妥。”
还好……
朱慈烺长出了口气。
其实他才不担心因为私自调兵被崇祯皇帝废掉呢!
且不说崇祯的皇帝也干不了几日了,就算还能干下去,他也别想废掉自己……只要能跑出去,崇祯就再没改立太子的机会了。
看到王承恩要转身离开,朱慈烺忽又想到什么,连忙招呼了一声:“王伴伴,且慢走。”
“千岁爷,还有什么吩咐?”
“吴襄是不是归你管?”朱慈烺问。
“也可以说是吧,他也有个提督京营的衔儿。”王承恩道,“老奴是奉命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的确可以管一管。”
“把他也调到内校场!”朱慈烺马上下令。
“调吴襄到内校场?千岁爷是想让他保护您和皇爷吗?”
朱慈烺道:“王伴伴,你觉得除了吴襄,京师城内还有谁能把千余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编伍成行,再用他们护着父皇、母后和本宫往天津卫去?
他吴襄可是两月份入京师的,而且是一大家子人一起来的,路上兵荒马乱,会没有几十个家丁保护?吴家的家丁,可都是在辽东和东虏打过硬仗的!”
“原来如此!”王承恩恍然大悟,他能召集起来的人马,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在闯逆大军围城前,也许能护着皇帝逃跑。可一旦大军围城,这些人很有可能会一哄而散,所以必须要吴襄的家丁管束弹压。
吴襄毕竟是见过大阵仗的!多少有点军事指挥的本事,由他来带兵,总比王承恩自己带兵要强吧?
另外,吴襄、吴三桂父子在辽东和清兵打仗的时候,可没少逃跑!在凶恶的清兵手里都能逃得性命,还能保存一点实力,说明对于逃跑还是很有经验的。是个资深的战场逃跑专业户啊!
朱慈烺又说:“而且我们出了城后,还得想方设法拉拢吴三桂啊!如果能把他的四万精兵招到天津,跟着一块儿南下,江南半壁就稳了。”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吴三桂如果不肯跟着走,而是投靠了满洲人,扣着吴三桂他爹,多少也是个牵制。
王承恩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心下对这位千岁爷又多了几分佩服。
千岁爷虽然年少,但是心思缜密,又勇于承担,而且又是至孝之子……大明中兴的担子,恐怕得落在他的肩头了!
“千岁爷,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召集人手,明天一早,老奴亲自去吴襄府上把他拉到内校场。”
朱慈烺点点头,“好,明天本宫就去内校场等他。”
王承恩又觉不妥,刚想进言,朱慈烺却先开了口:“王伴伴,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可再讲老规矩了。”
“老奴明白了。”
王承恩这才行了一礼,转身去了。
看着王承恩离去,朱慈烺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而是在大殿中一边踱步,一边盘算着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形势太危急了,今天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如果没有记错,三月十六李自成的大军就到昌平了,三月十七就会兵临城下!
所以他都来不及为自己的悲惨遭遇(魂穿)伤心落泪,就得全身心投入到危机应对中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慈烺的身躯倒是不差,才十六岁就长得非常高大,而且皮肤白皙,从铜镜中看,五官也很英挺,眉毛浓密,很有一点威势。
另外,朱慈烺还感到自己精力旺盛!大晚上不睡觉也没一点倦意,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而且,朱慈烺的大脑看来也很发达,记忆力很好,思维非常敏捷。
那就好好利用这个好脑子再琢磨一下,看看有什么要紧事儿得马上办理。
踱了会儿步子,朱慈烺忽然停住了脚步,大喊道:“黄大宝,邱致中,你们谁在?”
“千岁爷,奴婢是黄大宝。”胖乎乎的伴读太监黄大宝打着哈欠就进来了。
“去拿令旨本来。”
“喏。”
黄大宝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朱慈烺又补充了一句:“先拿一千本!”
“一千本?”黄大宝一怔。
“有那么多吗?”朱慈烺问,“没有的话,奏本、题本、揭贴也行,先凑一千本。”
“千岁爷,您要那么多本子做何用?”黄大宝有点奇怪。
“打白条。”朱慈烺顺口回答道。
“白条?”黄大宝听得一头雾水,傻愣愣的瞅着朱慈烺。
朱慈烺懒得和他解释,“这个你别管了,再把曾太医和侍书官毕酒城都给本宫找来。”
“千岁爷,您是哪儿不舒服吗?”黄大宝听见太子要见太医,连忙发问。
“嗯,”朱慈烺道,“身体有些不适,所以明天,后天就不上课了。”
黄大宝瞧着朱慈烺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儿,哪有半分不适?这分明是要逃课啊!
这胖太监心里想着:千岁爷这是怎么了?睡了个长觉后开窍了?连装病逃课都会了?而且刚才和王督公一聊就是半个晚上,督公离开的时候整个人都精神满满的……难道千岁爷真的在梦里见到太祖高皇帝了?太祖高皇帝给大明朝指了条活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