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埃斯库多金币约等于1.4两白银,一千万埃斯库多金币就是1400万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钱就算是大明的海商行、盐商行加一块儿都很难一下拿出来,但是意大利的金融家们却可以轻易拿出这样的巨款。可见意大利商人的富有!
而意大利的商人愿意借贷给债台高筑的日斯巴尼亚王国也不是没道理的。实际上,日斯巴尼亚这个世界帝国既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又没有发达的金融业,有的只是辽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日斯巴尼亚世界帝国所需要的手工业品、金融服务和国际贸易,全部是由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掌握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斯巴尼亚就是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的经济殖民地!脏活、累活日斯巴尼亚人去干,油水都是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的。
正因为存在这种共生共荣的情况,所以意大利的金融家们(德意志的金融家大部分是新教徒)明知道借给日斯巴尼亚的债很难要回来,但还是愿意借出。
而意大利奸商对日斯巴尼亚王国最大的不满还不在讨债难上面,而在于日斯巴尼亚王国在开拓海外贸易航线和据点上的无能。
不仅自己无能,而且也不向英国、荷兰他们学习开办特许贸易公司,让商人们自己去打拼。
作为意大利商人的代言人,基吉大主教当然要为自己的老乡们争取在太平洋和印度进行垄断贸易的机会了。
腓力四世想了想,“如果能有1000万,那好吧,我可以同意设立股份制的印度贸易公司和太平洋贸易公司。
不过太平洋贸易公司不得从事生丝和其他丝绸类制品的进口,所属的船只也不得进入大明的港口。”
生丝是大帆船贸易的重要商品,日斯巴尼亚从明朝输入生丝,然后一部分在美洲殖民地加工,一部分转给意大利商人。其中的利益链条已经形成,不能随便去改动。
“如您所愿,”基吉主教笑了起来,“您的决定一定会非常有利于主的福音向东方传播的。
国王陛下,我还有一个请求,希望可以代表普世教会去塞维利亚和大清蒙古的代表谈判传教问题。”
“当然可以,”腓力四世说,“那是您的权力!您就和纳瓦尔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一起去吧,您可以住在塞维利亚的王宫内。”
“非常感谢,国王陛下。”
……
在塞维利亚的王宫,纳瓦尔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和基吉大主教首先见到的并不是“蒙古的大臣们”,而是一手促成这次“日蒙建交”的卡瓦列罗。
外交大臣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首先向卡瓦列罗宣布了国王将要册封他为马尼拉子爵的好消息,然后才问起了“蒙古人”的情况。
“法官,你为什么要将清国包装成大蒙古国?”
因为多明我会和耶稣会的报告,教廷和日斯巴尼亚的宫廷还是能分清出大清、大蒙古之间的区别的。
“从法理上说,”卡瓦列罗说,“大清就是大蒙古国的继承人……现在的大清国皇帝曾经在草原和北京两次登基,前者继承了大蒙古国的法统,成为蒙古大汗。后者则以中国法统的继承者自居,是为大清皇帝。
但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大明依旧存在,而且还统治着中国绝大部分的土地,还统治着一亿三千万人口……比大清治下的人口多10倍!在这种情况下,大清对于中国的所有权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在蒙古方面,无论是东蒙古、西蒙古、蒙古本部,现在都臣服大清,并且承认大清皇帝为蒙古大汗。而且印度的帖木儿帝国现在也承认了大清皇帝的大蒙古大汗的地位。
现在只剩下一两个金帐汗系统的小国还没有承认大清皇帝的汗位,但是他们也没有向汗位发起挑战的意思。所以大清就是大蒙古国法统的合法继承人!”
到底是当法官的,在法理问题上可真是搞得非常分明啊!
“好吧,”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点点头,“那你对谈判有什么建议吗?”
“有,公爵,我已经和大清使臣进行了几个月的磋商,并且拟定好了《日蒙协约》的草案,现在带来请您过目。”
第745章 大明到底有多大
卡瓦列罗将他准备好的《日蒙协约》拿出给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和基吉一看,两人都忍不住要叫好了。
这个《协约》定得太高明了!
首先,《协约》完美的避开了腓力四世和教廷的宗教红线,也就是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的宗教问题。日斯巴尼亚可不是法兰西,为了国家利益可以不顾教皇的反对去和天主教的敌人奥斯曼帝国结盟。
所以印度斯坦帖木儿帝国的天方教信仰,对腓力四世而言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而“国际法专家”卡瓦列罗却用了一个印度斯坦帖木儿帝国附属于大汗帝国的概念,让大蒙古国在外交上代表印度斯坦帖木儿帝国。也就是把印度斯坦帖木儿帝国当成了大蒙古国的一部分。
索尼等五大臣出国转了一圈,不仅把国号改了,连国土都大不一样了,莫名其妙多一印度!
如果现在画一幅国际公认的大清全图,多尔衮都不认识了——上面那个国真的是大清吗?
索尼这些人那叫一个忐忑啊!也不知道回去以后能不能交代?
不过腓力四世和教廷那边倒是能蒙混过去了,大蒙古也好,大清也罢,都不拿天方教当国教,这样就行了,政治上正确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