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阵列,三千身披重甲的步卒踩着整齐的步伐奔涌而前,寒光幽幽的铁甲、兽面花纹附加了铁皮的大盾,根根直刺苍穹的长矛,口口耀花人眼的大刀,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一堵令人窒息的坚墙。
附随着缓慢移动的井阑、冲车,五千重甲精锐挟夹着一股无可阻挡地气势步步前移,二百步时起,一百八十步、一百六十步……一百二十步……
八十步距离,用了两刻钟的时间。(汉代,六尺为一步,一尺约0.23米,如此一步为1.4米。古人素有百步穿杨之说,由此来断定射程,加上立在城墙,水平位置提高,自然箭矢射程也有相应的加长。)
城楼上,向宠目光犹的一凝,继而厉声大呼:“放箭……”
“嗖嗖嗖……”
齐整的箭矢破空声回响在城头,一排排方向高度一致的箭矢从瓮墙上疾射而出。
“举——盾!”
瓮城正当面的曹军一军司马一声令下,就见十列重甲步卒齐齐的将手中的兽面纹大盾提举至面部。
兽面纹大盾整体成长方形,但尾部收缩为菱剑型,上部也有一同样大小的菱剑型缺口。平日提举大盾至胸口,上部菱剑型缺口正对头部,好以便对外观察。
十列兽面纹大盾举起,在箭矢来临前大盾已经一个接着一个连成了一个整体。那上部的缺口正好与下一列袍泽手中大盾的尾部向符合,结成一堵牢固的坚墙。
从空中倾泄的箭矢袭下,一声声雨打芭蕉样密集的闷响后,曹军前几列重甲步卒手中的大盾上已经插满了羽箭,但躲在大盾后面的重甲步卒却是毫发无损。
“前进,继续前进!”
早已经查看过地形的前军司马大声呼道,前面是一片坦途,重甲步卒看的见看不见都无所谓,只要闷头向前再走二十步就行了。
PS:呜呜,这样的章节太难写了,和以前的战争描写不太一样。但为把攻城的气势表达的尽量到位一些,汉风只能减慢速度了。
还望诸位书友见谅,见谅!(!)
二百二十九章 箭如飞蝗
三国骁将 二百二十九章 箭如飞蝗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阳平关正面长超三里。瓮城位于中间部位,总体呈半圆弓形,宽有三十步,直径长度将近一里。
沉重的大盾狠狠地砸在地上,顿时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几乎是刹那间,缓步靠前的三千重甲军阵化作了一座钢铁铸就的大山,稳稳地屹立在无尽的箭雨之中。
六十步,重步兵直推进至距城门(瓮城)六十步远的地方方才停住脚步,而在他们后方三十步远的方位,以一辆七丈高的冲车为中心,两翼十九辆(架)高大的井阑、冲车呈反弧状包向瓮城左右方。
两翼各一一辆冲车为结点,恰巧贴在前列那三千重甲步卒所成横列的两端,始终与瓮城各对应点保持着一百步间距。
后悔啊!望着并不多受箭雨影响,依旧不住向前靠近的曹兵军阵,正门城楼上观阵的刘宪几人相对一眼,心中都生出了几分悔意。
“若有十架床弩……唉!”刘宪心中暗叹,怎就一见元戎连弩(诸葛连弩)就迷了心窍了呢?就是把工匠都集中在连弩制造上,也不见得就不能抽出几个人来造上几架床弩啊。
“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床弩。
这种强大的兵器最终定型在灵帝时期太尉陈球手中。只是流传不广,不甚为人知。刘宪在淮南,曾命工匠营做过这物件,但太过费时费财,威力虽大可射速慢,移动也不方便。
因此,多处于攻势形态的刘宪并没有大量制作。等赤壁战后,床弩虽经过诸葛夫妇改进,移动、射速(滑轮组、转轴——刘宪贡献)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可面对轻巧灵便又威力惊人的元戎连弩依旧是彻底败北。刘宪、张飞、黄忠、魏延等川中大将,悉数否定了床弩生产。
“放——箭……”一声歇嘶里底的长嚎。
长弓挽于手中,利箭搭在弦上。二十辆(架)冲车、井阑,上下过两千名曹军弓手随着这一声令下——张弓、扣弦、箭指长空,动作整齐,一气呵成。
二十辆井阑、冲车,低的也超过六丈,高的更有七丈长短,而阳平关城墙却仅有五丈高。
底座三丈三尺见方,到了顶部长宽也有两丈,六丈高的顶部及其下一层布弓手,七丈高的顶部及其下两层布弓手,每辆井阑、冲车上,弓手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百四五。如此箭矢密集度,远胜过阳平关上。
数千支锋利的雕翎箭破空而起,在空中响起一片刺耳的尖啸。
“啪啪……”,却是两军箭雨在空中激撞在了一起。
一百步的间距。瞬息而至。碰撞后,一千余支曹军发出的箭矢毫不受影响的掠过长空,顷刻间降临在阳平关城头,挟带着巨大杀伤力的雕翎箭雨点般倾泄而下。
不用向宠等领军将官提醒,瓮城上一千二百名刀枪兵早已经躲入了城垛、高橹、巨盾等物之下。而剩余的四百名弓手,在借高橹、巨盾等物的遮挡之余,弯弓搭箭立刻还之以颜色。
曹军这边,瓮城正面守军所射出的四百支利箭经过一阵碰撞后,能到到井阑、冲车头顶的仅不过半数,再被井阑顶部的盾牌遮挡之后,杀伤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