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源兄,你怎么到这里来了?”鲁连山惊问道。
“归易兄,我当然是有要事。”字奇源的舒效阙欲言又止,眼睛向夏洛特身上膘了一眼。
夏洛特是个聪明人,一看就知道人家这是老友之间要说些“私密话”于是便识趣地拉着炮有年向旁边走去,说是去看看那边的风景。
“奇源兄,现在可明言。”
舒效阙看了看周围,这里只有他们两人,便轻声说道:“归易兄,可记得上太线吗?”
“你说的是上海到太平的铁路线?”
“正是,当年归易不是还参与了路基勘测吗。”
“难道奇源兄来这里也在勘测路基?”
“当然不走了,奇源兄是内行人,这里怎么能修铁路,我们是为其它。”
“莫非走路基碎石?”鲁连山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真要在甘肃修铁路,肯定是凉州、甘州一线,那里地势平坦,便于施工,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乏堆在路基上的碎石,而这种碎石估计祁连山少不了。
“归易兄果然是聪明人。我等也是来看看而已,还说不定,这里离路线那边太远了,怕是运转不方便。对了,上太线如何?”
“我离开南京时已经开始动工,说是从太平和上海两端同时施工。
“这么急?”
“如果不在上太线上积累足够的经验,这西北线届时怎么办?大明西征已成定事,一旦占据西域,如果没有运转之利,恐难以长治久安。”
“真是如此,只是这钢铁不知跟得上吗?还有运转研究所准备好了吗?”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从明历十五年开始,大明一连在山西、河南、淮西新增回家大型钢铁厂,而且在安徽、安南、吕宋、海峡省大开铁矿,并在印度东非等海外广收精铁矿,初炼为铁锁,再运回国内精炼,钢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至于这运转研究所,听说第七号原型机已经正常运转了十天十夜。”
“这么快?”
“那是当然,这蒸汽机已经在大明各地广用,听徐教授提及过,那边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是那东西一直有丹个瓶颈卡住了,解决了就好了。”
“想来也是,归易兄,说不定再过十年二十年,对于大明来说,再遥远的地方也不会那么遥远了。”
“奇源兄,你这句话说得正是!”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吹响号角
川浩然端坐在御书房的情肃穆地看着年里的必饼,继下首则坐着李善长、冯国用、丁德兴、王侍尧、叶综温、刘存礼、薛祥、徐达和薛显等人,各人的神情虽然都不一。但是都显得肃正,整个御书房里弥漫着一股让人压抑的气氛,使得坐在一旁的刘焕翼觉得有点不自在。
第二次西征案昨日在资政院获的通过。这一次提出议案的是以平社为主的北方资政大夫们,借口也是相当堂皇,通过西征打击蒙古四大汗国一察合台汗国,以剪除蒙古残余势力对大明西部边疆地区的威胁。
大明将蒙古人的祖地和王庭占据。可以说是与蒙古人四大汗国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大明不会也不屑与蒙古人残余势力讲和,直接开打就是。而蒙古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已经被并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自从不赛因死后。诸王争立,汗国分裂,已经名存实亡。而且从地理位置而言,对大明西部边疆有威胁的是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
这两个。汗国,钦察汗国由于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开始走向衰落和瓦解,地方势力开始抬头。而察合台汗国早就分裂成东西两部,与大明接壤的东察合台汗国已经成了豆腐渣,现在完全是各地地方势力在支撑着。现在这两个曾经横行一时的汗国正是势衰之时,大明此时不趁机要他命,更待何时?
不过当平社提出该议案之前,为了保证该议案能够顺利通过刘浩然特意召开了一次宫廷宴会,宴请了李善长、冯国用、罗复仁、王侍尧、刘基等各会社的领袖人物,隐晦地向他们提出自己对该议案的支持。
有了皇帝陛下的表态,各会社再有什么小算盘也必须咽到肚子里去。如果谁不识趣。不仅会令皇帝陛下产生反感,估计还会被扣上“同情蒙古残余势力”的大帽子,到时会社势力肯定会遭到打击。尽管现在皇帝陛下很多事情不愿意出面,但是下面愿意跑腿和落弃下石的大有人在。
“现在甘州、沙州、肃州、瓜州已经囤积了三百五十万石军粮,这已经足够七十万大军两年期间所用。看来西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完善了。”刘浩然终于抬起头说道。李善长和冯国用相视一眼,眼光在王侍尧的身上飘了一下。皇帝陛下这句话颇有深意,准备工作不仅仅是军粮辐重的准备,还有北方数省的“工业体系”的完善。王侍尧等业社在皇帝陛下的支持下,打着为西征做准备的旗号,与平社密切合作,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完善了北方数省的轻重工业体系。这不仅意味着可以支持西征军辐供应,也可以在战后迅速向西边倾销各种商品,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谁都相信数十万明军一旦西征,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从西征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