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荣耀_曾鄫【完结】(826)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西征一旦成功,获利最大的将是平社,他们不仅将从经济上获得巨大的利益,而且由于西征的大后方就是北方数省。调动的兵力无论从直接参战和提供后勤支援和保障,北方数省都是出人出力最大的。届时成功后一番论功行赏,这些人少不得要进官加爵,使得平社极大地增强了政治资本和话语权。

  而业社在此前两三年对北方数省的经济突击建设,与平社建立了良好的同盟关系,此后一段时间,只要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在大明朝堂上同进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由于北方数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诞生了数以十万计的劳工体系,这一群体历来都是业社的根基和堡垒户,有了这一强力支持。业社不仅实力大增,而且也算是在北方数省扎下了根。

  就算是仁社,由于西征的“准备工作。也获利不少,不少经过湖北的直道、两湖四川的配套工业体系都让仁社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唯独胜社和一直韬光养晦的德社算是没有在西征这道盛宴中捞到什么实质上的好处。因此李善长和冯国用才会如此神情复杂。

  “指挥司这边是否已经定下作战序列?”刘浩然继续问道。

  “回禀陛下,作战序列已经制定完毕,总计需要调动陆军五十六个,步兵团,十二个重炮兵团,四十五个骑兵团,六个工兵团,武备军四十二个步兵团,四十一个骑兵团,二十六个辖重团。陆军从和宁、西安、东京、北京四个卫戍区调集。武备军从和宁、益兰、岭西、集宁、三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顺天府、承天府十二备两府抽调。只待陛下御览钦准。陆军部和都指挥司便可下达作战指令。”徐达马上回答道。

  “这次西征兵力庞大,而且全部为火器装备,各兵种协作和后勤要求非常高,指挥司有没有这方面的准

  “回禀陛下,为了便于指挥。都指挥司和陆军指挥司建议在团、师两级编制上增加一级战时指挥体系军。两司的初步设想是以三到五个。师配若干重炮兵团等配属兵种为一个军,可分为步兵军和骑兵军,做为一个突击集冉,可独立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军部设参军处、辐重处等配置扣构,一统一指挥和后勤抬重供应,初步编制已经定制。此外都指挥司和陆军指挥司建议设立后勤辐重调度指挥部,对西征的后勤插重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和管理。”

  刘浩然不由点点头,大明对西征已经准备和推演了近十年了,收集的情报可以说是非常详尽,都指挥司和陆军指挥司里西域地区的沙盘可谓是详尽到了一山一水,一兵一卒。两司的参谋官对西域地区的情况了解比当地贵族还有许尽。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明军队的作战方式越发地“科学化。”数十上百万人的兵棋推演不是什么大事。因此。大明指挥司对此次西征光走进攻方案推演就进行了六次,最后确定了一个最完善的方案,而相应的各种配置方案也是非常完备。对于这一点,刘浩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此次西征,路途遥远。耗力巨大,牵扯广远,联希望诸位要同心协力,各司其职,不能在任何一环出任何问题。”刘浩然严肃地说道。

  众人也是心中一谍,他们都知道皇帝陛下的习惯,一旦他在话语中用上联这个词,就意味着他这个表态非常严肃,如果谁要是当儿戏,后果非常严重。

  “臣遵旨众人赶紧神情肃穆地表着。

  “此外,联决定此次西征御驾亲征

  刘浩然话一说出来,众人不由为之一惊。尽管这次西征皇帝陛下将御驾亲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现在亲耳听到却是另外一回事。

  “陛下,我大明大军武盛海内外,西域跳梁小丑难挡雷霆一击。陛下万金之躯,如有小恙,就算是将西域夷为平地也难消一二刘基首先开口道,自从江南学派被雷霆一击打下去后,他和宋谦等人便沉寂下去了,很少发表什么言论。而且与刘浩然的关系也淡了下去,每次都是谨守为臣之道,没有以前谈笑风生,指点古今的默契。

  “伯温的担忧我明白,不过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上战场了,我历此战,我恐留一生遗憾。我不仅是大明皇帝,还是大明军人

  刘基听到这里,便低下又不再言语。他知道,刘浩然御驾亲征不仅仅是表面上说的这么简单,里面还有更深的原因。

  李善长和冯国用不由又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暗暗地舒了一口气,这一次,皇帝陛下是站在他们这一边。

  李善长等胜社成员,虽然在治理民政方面颇有功力,但是相比之下思想和手段都保守了些,不仅无法灵活运用新经济之力手段,更跟不上大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李善长第二次组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处理大明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可以说前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就算是李善长天纵英才。对应上也是有点举手无措。因此,李善长第二次组阁期间出现了不少失误。加上由于其淮西派与大工商业主的良好关系,政策有一定的偏向性。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

  相比之下业社等精英则在这方面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两三年。业社在刘浩然的支持下接过了内阁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主导权。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尽管触及了大工商业主的利益,但是也为其带来不少好处,更引起各省和地方势力派系的好评,一时间,推业社入主内阁的呼声也彼此起伏。这其中除了涉及大明新老势力交锋,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其他派系向大明政坛老大一胜社淮西派发起挑战,因此李善长等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