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立志重振江山社稷的朱由检,接受大臣的意见,为了节省朝廷的开支,减轻地方上的经济压力。
在这年四月,时任刑部给事中刘某某(他名字后面的字,太难找,就不写了。)上疏,简易裁撤各地的驿站。
经过计算,可以为朝廷每年节省八十万两的经费开支。
朱由检听闻大喜,还专门表扬了刘某某,并雷厉风行的执行了。
不久之后,刘某某滚蛋。
因为裁撤驿站,绝对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裁撤了驿站,国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百姓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却砸了上万名驿卒的饭碗,这些没有饭吃的驿卒,少数回家种地去了,大部分人选择了更有前途的职业。
造反,其中就有一个驿卒出身的历史名人,他叫做李自成。
实际上,在崇祯元年,陕西就有盗匪横行,陕西巡抚呈报给朝廷的报告里,就记录了大批盗匪的称呼。
其中主要是外号。当时李自成还在做驿卒,还在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甚至没有想过要造反,更没想过要建立一个叫大顺的政权。
哈大全本想上疏建议朝廷全国缉拿李自成,可转念一想,现在李自成还是一个小毛贼,他多说一句话。李兄弟就能名满天下,当强盗的不怕出名,越出名混的越开。
所以哈大全一句话都没说。
信就不寄了,马上就要回家了,也不差这几天。
哈大全就说了一句。“这驿站没了,真是不方便啊。”
过去一年福建一直处于独立状态,中央下达的政令很难施行,根本就是不可能施行。所以福建的驿站都没有撤销,还养着几千个驿卒。
哈大全控制福建,直接把驿站的功能开放向民间,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邮局。只是服务范围限制在福建境内,这一方面帮哈大全监视了民间的情况,也帮哈大全搂了不少的银子。
古时候,中国人都鄙视商贩,很少有当官的原意经商。
不过,作为穿越人士的哈大全,却喜欢做商人,从中谋取暴利。所以哈大全在福建过的很滋润,积攒下来的银钱,数目十分的庞大。
如果哈大全把账目公开,足以让朱由检撕破脸,在跟哈大全打一仗。
哈大全一路返回天津,又呆了十几天后,登船带领部队返回福建老巢。
现在,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闽海王了。
临走时,朱由检派人赠送了许多的封赏,京师一战,两个人的纠结算是解开了。
袁崇焕还关在监狱里,哈大全知道他死定了,却有一些不忍心。他写信给孙承宗问:“孙大人,我想出面保袁崇焕,你看可行吗?”
孙承宗回信说:“不可。”
哈大全问:“为什么?”
孙大爷很耐心的回答:“你独霸福建,已经是一方的诸侯,朝廷不动你,是因为你有兵有钱。朝廷对你还是有戒心的,你不能替崇焕求情。你越求情,崇焕死的越快。边关大将与内臣勾结,可是谋反的大罪。”
哈大全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得到崇焕。”
孙大爷无奈的回信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听天由命吧。”
听天由命吗?哈大全沉默了,蹬船时也一脸的阴沉。他蹬上战船,回头望向内6,想起了许多往事。包裹辽东的每一天,每一战,每一人。
加隆青次小心的说:“我们是不是在住几天。”
哈大全摇头说:“不了,马上起航南下,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了。”
“是。”
哈大全直接回了舱内。舰队指挥交予加隆青次和岳一荣指挥,把事情交给专家去做,是哈大全的一贯作风。
舰队驶离渤海湾,绕过山东半岛,沿海岸线南下。
第322章 收买。
正文 第322章 收买。
潮州的俞咨臬有些紧张,事实上是十分的紧张。
他前段时间还和哈大全拼命,可转眼的功夫,原本还是叛匪的哈大全,摇身一变成了闽国公,成了福建一方的人王地主。
他是怕哈大全回到南方,第一个收拾他。
就在这时一伙洋人找到了潮州。
俞咨臬犹豫了一下,便答应接见了这伙洋人。
为的是荷兰远东舰队司令雷尔生,现在他已经不是舰队司令了。因为在环中国海的失败,雷尔生已经被撤销了军职,现在成了一个普通的海上商人。
不过,雷尔生很不甘心,他不甘心在环中国海的失败,他希望能够找机会东山再起。
雷尔生没有返回荷兰,而是在环中国海做起了生意。哈大全对欧洲商人不错,准许他们在福建沿海,台湾,琉球,朝鲜等地经商。只要乖乖的缴税,有事还会派舰队护送,以防遭到海盗的袭扰。
依靠锐利的直觉,雷尔生在一年时间里挣了不少钱。其中最大的生意就是向俞咨臬出售武器,为了打击哈大全,他走私了不少武器给俞咨臬。他原本以为俞咨臬能干掉哈大全,结果是俞咨臬差点被干掉。
这一次,哈大全率军北上支援京师,又让雷尔生看到了机会。
俞咨臬家的环境不错,是请专人设计的,陈设布局十分的儒雅,很难看出是一个武将的住处。这里更多的是书卷气,反倒没有一丝武将应有的霸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