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有诛强篇第十
经曰:夫国有乱军者,士卒怯弱,器械柔钝,政令不一,
赏罚不明,不预焉。所谓乱军者,豪家、权臣、阍寺、嬖昵为
之。军吏权军之势,擅将之威,公政私行,私门公谒;上发谋,
下沮议;上申令,下不行;猛如虎,狠如狼,强不可制者,皆
谓之乱军,各宜诛之。文宣诛少正卯于两观而鲁国清,田穰苴
斩庄贾于表下而军容肃,魏绛戮杨干而诸侯服,项籍斩宋义而
天下怖。夫诛豪者益其威,戮强者增其权。威权生于豪强之身,
而不在于士卒之庸。豪强有兼才者,则驾而御之,教而导之。
如畜鸷鸟,如养猛虎,必节其饥渴,翦其爪牙,绊其足, 其
舌,呼之而随,嗾之而走,牢笼其心,使驯吾之左右。豪强无
兼才者,则长其恶,积其凶,纵其心,横其志,祸盈于三军,
怨结于万人,然后诛之,以壮吾气。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为将帅者,国之师,不诛豪强,何以成三军之威哉?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12·
卷二 人谋下
○善师篇第十一
经曰:兵非道德仁义者,虽伯有天下,君子不取。周德既
衰,诸侯自作礼乐,专征伐,始于鲁隐公。齐以技击强,魏以
武卒奋,秦以锐士胜。说者以孙、吴为宗。唯荀卿明于王道而
非之,谓齐之技击是亡国之兵,魏之武卒是危国之兵,秦之锐
士是干赏蹈利之兵。至于齐桓、晋文之师,可谓入其域而有节
制矣。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秦之锐士不可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当汤、武之
仁义。故曰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
亡。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所谓善师者不阵也。汤、武征
伐,陈师誓众,放桀擒纣,所谓善阵者不战也。齐桓南服强楚,
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所谓善战者不败也。楚昭王
遭阖闾之祸,国灭出亡,父兄相与奔秦请救,秦人出兵,楚王
反国,所谓善败者不亡也。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故
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殷、周并下至末代。苟任诈力贪残,
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诛戮,子孙不传于嗣。盖兵者凶器,
战者危事。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非道德忠信,不能以兵定天
下之灾,除兆民之害也。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13·
○贵和篇第十二
经曰: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春
秋左氏传》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
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军之众,无所用也。”是故晋
悼公使魏绛和戎,以正诸华,八年之间九合诸侯,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羌戎亦归。晋惠公内不侵不叛之臣,于是有崤之师。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戎人掎之。夫有道之主能以德服人,有
仁之主能以义和人,有智之主能以谋胜人,有权之主能以势制
人。见胜易,知胜难。语曰:先王耀德而不观兵。兵戢而时动,
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故有衣冠之会,未尝有歃血之盟
;有革车之会,未尝有战阵之事。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
之。古先帝王所以举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文德以怀之;
怀之不服,饰玉帛以啖之;啖之不来,然后命上将,练军马,
锐甲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所谓叛而必讨,服而必柔。既
怀既柔,可以示德。《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
如是,则四夷不足吞,八戎不足庭也。
○庙胜篇第十三
经曰:天贵持盈,不失阴阳、四时之纲纪;地贵定倾,不
失生长、均平之土宜;人贵节事,调和阴阳,布告时令,事来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14·
应之,物来知之,天下尽其忠信,从其政令。故曰天道无灾,
不可先来;地道无殃,不可先倡;人事无失,不可先伐。四时
相乘,水旱愆和,冬雷夏霜,飞虫食苗,天灾也。山崩川涸,
土不稼穑,水不润下,五果不树,八谷不成,地殃也。重赋苛
政,高台深池,兴役过差,纵酒荒色,远忠昵佞,穷兵黩武,
人失也。上见天灾,下睹地殃,傍观人失。兵不法天不可动,
师不则地不可行,征伐不和于人不可成。天赞其时,地资其财,
人定其谋,静见其阳,动察其阴,先观其迹,后知其心。所谓
胜兵者先胜而后求战,败兵者先战而后求胜。故曰未战而庙算
胜者,得算多矣;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矣。多算胜,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