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奠邦嘀咕道:“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子当初在人家的枪口下,能怎么办?”
这边马鸿宾见机劝道:“司令,当时马师长和弟兄们都处在独立军的包围之中,这事不能算是马师长的错。”
“哎这次又被张明宇摆了一道,他红口白牙说话从不算数,简直他**的比日本人还要狡猾。”马鸿逵怒气未消的骂道。
……………
半个月之后,独立军根据地所有的工厂设备已经全部从宁夏搬往了太原,大部分都已经到达了太原,只有少数后来出发的现在还正在赶往太原的路上。
为了配合这次搬运,张明宇几乎将独立军所有的卡车以及能借到的马车牛车全用上了,另外还有各地百姓闻风赶来帮忙,当然张明宇是不会让这些百姓白干的,每人一天可以吃上饱饱的三顿大餐,而且完工之后每人还有两块大洋。
在目送最后一批搬运队离去之后,张明宇也开始下令部队撤往鄂尔多斯,两个步兵团加上警卫营,坦克团庞大的队伍形成一条长龙朝鄂尔多斯开去。
三天后,鄂尔多斯。
由原保卫根据地的几个民兵大队和二师第三步兵团九千余名战士已经集合在了鄂尔多斯东门外。
九千多人排成四个巨大的方阵,而这四个方阵又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方阵。在方阵前面,张明宇,刘诚,刘马生等人站在一处水泥台上。
张明宇目视了一下在场的战士,然后扯开嗓子喊道:“弟兄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独立军暂编第一旅的战士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正规军了,你们的任务就是保卫鄂尔多斯,保卫我们中国的每一寸领土。”
场上的老兵们倒是显得淡定,他们本来就是正规军,只不过现在变化下番号,而相反那些民兵就比较激动,当初他们自愿来独立军当民兵,但是自从见过正规军哪英姿挺拔的军容和深受百姓们爱戴的光荣之后,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做正规军。
每个新兵都在幻想着穿上整齐威武的军装,手持崭新的钢枪,威风凛凛的样子。
这时刘诚开始讲话,无非是讲一些独立军战士应该遵守的纪律和军规等。这些话当然都是将给那些刚刚转正的新兵们说的,对于那些老兵早对这些规矩耳熟能详了。
第244章:回到太原!(第二更)
在刘诚将该讲的话全部说完,张明宇大手一挥道:“发军装”
早有士兵将一套套崭新的军装发给了哪六千多新兵,每个新兵接过新军装,眸子里无不透漏着兴奋。
发完军装之后,又开始给每一名战士发枪,这次统一发放的是清一色的苏式步枪,这个暂编第一旅将是个全副苏式装备旅,步枪是改良后的莫辛纳干步枪,改良后的莫辛纳干步枪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这个暂编第一旅的旅长自然是有第三步兵团团长刘马生担任,副旅长是由警卫营二连连长刘大龙担任,刘大龙原来就是川军团长,又经过了在独立军的两三年锻炼,现在担任一个副旅长那是绰绰有余的。
暂编第一旅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坦克团,一个机炮营,一个工兵营,加上辎重队等后勤人员,人数在两万人左右,当然这里面的战斗人员只有一万多人。其余的非战斗人员都是后勤人员。
原先二师的三团也将从各团抽调部分老兵从组三团,至此为止,独立军此时下辖三个步兵师又一个步兵旅,一个空军师,一个坦克装甲师,一个骑兵旅,一个重炮旅一个高射炮旅。其余特别兵种有张明宇的警卫营,安全部,由于各团都配备了工兵和辎重兵,所以这里就不详细的介绍了。
此时的独立军总兵力约为十六万人马,其中步兵十一万,空军,坦克装甲兵骑兵炮兵部队约有五万多人。
另外有辎重兵工兵等辅助兵种十万左右,还有一大批百姓可以在战时随时为独立军搬运粮草弹药,运送伤兵。
此时独立军各部的部署是:第一步兵师,第二步兵师(欠一个团)驻守太原以及周边各县,第三步兵师驻守在归绥,包头等地。第四师驻大同宁武一带。骑兵旅驻忻州至原平一带,装甲师各团是分驻各地。
空军师分驻太原,忻州,大同以及鄂尔多斯等地。
望着滚滚黄河水,张明宇毅然无耻的剽窃了宋代王安石的一首《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旁边的铁牛等几个大老粗到没有觉得有啥惊奇,只是一味的嘿嘿傻笑。
而参谋长刘诚则赞道:“军座,真乃文武双全,国之栋梁之才啊好诗,好诗”
“呵呵,参谋长过奖了。”张明宇汗颜道。
很快警卫营就开始过河了,一路上都是独立军的管辖之内,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异常发生。
几天之后,张明宇和刘诚等人带着警卫营赶到了太原,此时牛田贵负责督建的战俘营已经修建完毕,而各工厂厂房也还在修建当中。
张明宇到了太原城外之后,张彪和凌天豹早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
二人见到张明宇,当即敬礼道:“军座,一路辛苦了。”
张明宇回礼道:“没有什么辛苦的,我走这段时间,小鬼子可有什么动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