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度以“汉室失于德政,若非其自己站出,辽东之地百万余大汉子民所过时日堪忧,岂有今日之一片安平景象”而拒绝!
这个拒绝是早在刘晔的预料中的,他也毫不客气地立即发布了任命张飞为主将,戏志才为军师。领四万精锐兵卒,典韦领六千骑兵协助命令,立时宣战于辽东的公孙度。
在辽东之地内,以及其周围地带,少数民数是极多的。他们对于前面的公孙瓒,以及现今地公孙度这两个同属一姓之人地又恨又怕是几乎相同的。但两者也有所区别,公孙瓒以前强势,终究是因为他代表着一个虽然内部有不小问题,但还是政令统一的大汉朝廷。故而虽其兵力相较而言并不多。却可使得那些实力各有大小,常常反覆无常的异族顾忌不已。
所以。两公孙中,还是现今据有一州之地可算是完全自主,少了约束的公孙度实际对于他们的威胁更大些。
相比于他们,刘虞的宽政可谓得尽人心,而刘晔作为刘虞的继承者,虽然有过一次与鲜卑柯比能部争战之事,但却是在对手大规模寇境之后方才发生,而其后到得现今五年时日,都未见得刘晔有过主动出击例子,只是稳守而已。
故而少数民族们对于刘晔态度,多数是持着希望他能在合适时机继续刘虞对于他们的照顾政策,只有少数人持着观望态度。
现今刘晔发动大军进攻辽东之地,听闻消息地四围少数民族欢呼雀跃者众,更有不少与公孙度有仇怨的部族互相联结,准备在合适时间加入战局,不仅报前时之仇,更可与刘晔搭上关系,可谓公私兼顾。
在张飞大军于五月二十七日誓师出击,大军由蓟县经右北平直赴山海关出关攻击公孙度之后,这些异族的反应消息也被刘晔所得知。刺探于情报方面,刘晔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的,除去专门设置的情报部门外,更有一项重要的情报来源----
那就是代郡商会!
这个刘晔初时只在于使得商业流通顺畅,加快代郡商业发展程度的念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次次让他意外。由于代郡商会地发展迅速,无论是豪强代表地大商,还是普通无权势者所组成行商,普天下十有其五与代郡商会有过来往,其中常借用其便利行事,可算是“会员”之人,更占了半数之多!
看到商会发展如此迅速,刘晔也早就有了计划,便在三年前他就有意识地作些引导,如同连琐店一般使得商会在各州大城内,有本土豪强代表富商牵头,成立分会。这样既有了势力保障一切顺利,而对方在尝到便利的甜头后,也是与刘晔地代郡商会联系得更加紧密到了现今,天下十一州中有分会存在的除了凉州,交州,并州之外,其余八州之地治所皆有分部存在。而代郡商会也正式更名为“商会联盟”。各项制度在刘晔的不时关注提点下,也日渐完善,无论是对于兑票的精制程度以及于交易信息的互通有无,达到连结一起的网络化效果,都被刘晔所充分利用,不仅使得自己每年都能得一大批稳定增长的收入,也使得自己掌握商业命脉的步伐向前迈进的更加快速,距离最终目标也是更近。
不时有商人传播于其所听到各地动向,而带来的情报这一方面,便可算是真正的意外之喜。无论商人地位如何,他们却终究是不能缺少的一部份,刘晔只需不公开求问信息,只教于对方提供消息于情报处,若有价值以及得到证实便可得到实际的好处,如此实行下,自然使得情报系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至于此次少数民族的动向问题,刘晔同样有着他自己的考虑----在中原之地未平之前,与塞外之族间的关系应当是保持着大势上的和平,为此便算是多加安抚却也无事。
理由很简单……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三二章 异族之事
一味地排外不可取,固执于软弱外交,只以怀柔为手断也并非是正途。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政环境,想彻底地解决异族之事,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在现今有这个条件可以借助外族之力解决于现时辽东之地战局的情况下,刘晔的态度很让他的心腹们一时捉摸不透----可以示之安抚,却不引其兵马为援!
一直以来,刘晔在刻意表现出自己现时没有与塞外诸族为敌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以各种方式拒绝与其沾联上太多关系。
性格也许会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就有多高,公孙度谨慎的性子使得他能够在选择以最好的时机跻身于自立诸侯之列,也使得他在掌据地方权利时,所作的事情先不是贪图享受,却是在不停地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外在征战于一贯以来不服从于大汉统治的各少数民族。
刘晔早在五年前便有过表态,那时倒也令初登于诸侯之列的公孙度“虚惊一场”,经过属下智囊的分析方才明白刘晔当时并无实力前去征讨于他。当然,他自己没有借口,也没有实力去来统一幽州之地……
那么此次会否同样是虚言相说,刘晔却依旧没有进攻的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公孙度手下谋士们分为两派各有看法。认为确实如此一方,所依据的便是往时以来的刘晔属下军士的数字。得出地结论便是刘晔在幽州便仅有八万左右精锐之师,这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又需得守备于四处,故而最终能用来征战的。最多不过四万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