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大人,小人有几个头颅,敢诬告侯爷?因此事关系重大,又只小人
一个听到,恐落诬告之罪,故此迟迟不敢首告。今天子圣明,追究封绩北使原由,小人这才如实说出。”
“胡说!朝廷追究封绩北使原因,非自今日始,两年来一直鞠问,因封绩抵死不招,方才久押大牢。你难道就没听到风声?你两年足不出户,不就是怕吃牵进此案吗?你休胡弄本官,你定是受人指使,方做此死无对证的供词,让此案放不下结不得,让吉安侯说不清,道不白。” “大人,吉安侯待小人恩义如山,小人本不该背叛主子;但事涉国家社稷,小人只得大义灭亲不顾私恩了。大人,小人若有虚言,甘受重罪。”
侍立案旁的黄琛怕任全子追出漏洞,忙低声对任全子说道:
“封帖木之言自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事关重大,还是就此供证奏闻取旨,大人也脱了干系。”
“若是诬告,不察而奏,岂是刑官当为的?不察真伪便行奏闻,若皇上以此为据罪责陆侯,岂不铸成覆盆之冤?”
“莫非皇上就洞悉不了其中真伪,反要你我提醒不成?
”
任全子见黄琛抬出了皇帝,一时语塞。 “大人,”黄琛软硬兼施,“封绩虽死,无了对证,但封绩与李存义之私亲丁斌往从过密,或许从丁斌口中可以得到证词。而今丁斌坐罪当徙边,正在押,不妨提他出来问问。”
任全子觉得从侧面取证较易得实情,便把封帖木带过一旁,让役卒押来丁斌。黄琛却自告奋勇去狱中提取丁斌,任全子不疑,便首肯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黄琛才将丁斌带上堂来,任全子嫌他延滞过久,黄琛推说掌管钥匙的牢头不在,等了一会儿。任全子也未深究,便开始审问丁斌:
“丁斌,封绩与你交厚,他北使前可曾与你说过什么?”
“他说去干一件大功劳,余则未说。”
任全子心想,这“大功劳”既可指招降蒙人,又可指交通蒙人,如此含糊之词,如何定案上奏?他换了题目问道:
“你何年至李存义府上的?”
“禀大人,小人原是胡惟庸的小厮,胡惟庸嫁女,将小人作为陪嫁送与李存义的,
至洪武十八年,李存义以胡党获罪,圣恩免死安置崇明岛,小人便脱离李府,自立门户。”
黄琛插问道:“封绩走后,你是否觉察李存义父子举止有失态之处?” 丁斌仰望屋顶,似在思索,过了片刻说道:
“胡惟庸三公子胡琏驱车轧死了人之后,李存义父子如坐针毡,好几次去兵部要塘报,一日李存义问其子:‘北元为何还无动静,得无封绩未至?抑或北元主不信丞相能左右局面?’小人不合问了一句,便被重责了四十大板。大人不信,现有臀部瘢痕为证。”
任全子仍然将信将疑,觉得案情重大得有些离奇,便亲去向朱元璋禀奏。朱元璋看过封帖木的供词,夸奖任全子发现了一个叛国阴谋集团,为朝廷立了大功,当即提升他为刑部侍郎,将原刑部侍郎傅友文调任户部侍郎,令任全子火速从崇明岛提回李存义父子,突击审讯,务要将阴谋集团悉数挖出,处以国刑。
黄琛又不辞辛苦,主动要求去崇明岛提调李存义父子,任全子自然答应,只嘱咐小心在
意,不得让钦犯逃逸或死亡,并嘱衙役不得将封帖木事走漏半点风声,并将封帖木放回。翌年春末,李存义父子押抵南京,一鞠之下便招供道:
“胡惟庸确实有反谋,派封绩私去漠北,便是欲结北元为外应,又使水师都督杨文裕下海交通日本,结为外援。胡曾叫存义劝说太师李善长,李善长惊喝道:‘这是什么话? 这是灭九族的勾当!’胡又自往说李善长,许以事成以淮西地封为王。李善长惊怖不许,然颇心动。胡又遣存义进说,李善长叹道,‘我老了,我死后,你们再行大事。’以上所言是实,太师家奴卢仲谦可以作证。”
任全子听罢大惊。他不相信生封公死封王的李善长也会卷入阴谋,但他又不得不信,因他并未用大刑逼供,全是李存义父子主动交代的。他喑忖,光是文臣是谋不成反的,便问有无武臣参与其谋。
李存义又供道:“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等参与其谋。”
于是,一个以胡惟庸为主谋、有军事贵族参与的、以蒙
古、日本为外援的“阴谋叛国集团”,就这样被揭露出来。
任全子且惊且惧且喜,忙去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惊失色道: “朕每怪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辈居贵位而常有忧色,原来他们有谋反大罪,现在你不用再管此案,朕令锦衣卫侍候这些侯爷。”
“上位,还是由刑部勘问为好,免得外间讹传与猜疑,道是苦打成招,铸出冤案。”
“陆仲亨等侯爵位尊而性骄,刑部难于治服,只有在锦衣卫里方才老实。此案也许牵连甚众,都督以上由锦衣卫鞫之;都督以下,交刑部审讯。黄琛助你成功,劳绩不小,即擢刑部郎中,与你同理此案。”
打发走任全子,朱元璋即叫来锦衣卫总头目毛骧,让他速去逮捕陆仲亨、唐胜宗与费聚三侯,整顿刑具,务要他们招认阴谋叛国之罪。对其家眷、家奴先禁锢侯府,听候发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