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打死了人!”朱元璋心中一震:“恐怕历朝科举都未发生过这样的惨祸,若传诸后世,朕岂不成了虐待国士的忍主?不重治刘三吾等辈如何能安慰北人之心!”
他步出大殿,便见丞相胡惟庸急趋迎来,对他低声说道: “万岁可还记得军师的预卜?万岁绝不能出御武门之外。”
他一头说,一头跪下,挡住了朱元璋的去路。
朱元璋很为他的忠谨而感动,亲手扶起了他,脸色平和了许多,正要责他如何这般莽撞派兵殴打举子时,张焕赶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死的那个举子是推挤时跌倒,头部撞在石狮上,颅骨破裂而死,士卒未曾动武,丞相只叫不准他们闯入禁中。”
朱元璋见那举子不是被杀而死的,心头一宽,赞许地看了胡惟庸一眼,转眼朝着刚迎上来的徐达、冯胜、李善长、李文忠等人问道:
“卿等以为如何方能平息这场轩然大波?”
胡惟庸以为这该是丞相之责,答道:
“刘三吾平生迂直,必不徇私作弊;北方兵革连年,读书风气自然远不如南方,不能中式乃情理之中,可好言解释,并请万岁特赐天恩,选一些举子做州县佐官,北人之心自安。”
胡惟庸的办法当然不失为稳当的办法,然而与朱元璋的既定方略不合,他便不置可否,又把眼睛转向冯胜,希望这个智囊能提出让他称心的建议。 “北方举子已告刘三吾等徇私,便须查处。”冯胜不慌不忙地说道,“另由万岁出题,重新考试,由万岁亲自刷卷,南北举子才无话说。”
朱元璋十分赞许,便叫张焕去向众举子宣布调查刘三吾等人和由皇帝出题重考的口谕。
众举子听了大喜,连呼“圣明之君”,再拜后散去。那跌死的举子已由亲军都尉府收殓入棺,着人送回他的家乡,顺便讲清他的真实死因,以免误传,影响朝廷声誉。
朱元璋回到内廷,立即叫来刘三吾、白信蹈等人,厉声问道:
“汝等知罪否?”
好几个人都说不知,只白信蹈答道:
“臣知罪,臣不该只看文章优劣而得罪那些北方侉子!”
朱元璋激怒了,骂他们徇私舞弊,尽取南人而尽黜北人。
白信蹈不服这个罪,申辩道:
“现有试卷为凭,倘若北人试卷中有一份及得上已入选的任何一份,臣甘受重刑。” 朱元璋称帝以来,一天比一天听不进不同意见,一年比一年容不得敢批他鳞的臣子。若白信蹈等人此时一味好言认错,也许结局会大不一样;而他们却不愿认错,甚至还话中带刺,使得朱元璋怒极,当下定了白信蹈、张信等人的死罪,并叫马上执行。刘三吾因年老,饶他不死,充军边塞。
他们选定的第一名刘琮,也被以行贿考官的罪名判了死刑,二三名被取消本科参试资格。朱元璋便于第二天亲自出题考试,以后又亲自判卷,挑选了陈譸等六十一名举人,要他们参加六月的复试。
而南方举子却没有一个中式的。
四月一日,朱元璋幸中都凤阳,在那里逗留了二十六天,回南京后,又在六月让礼部复试取士,他又亲自挑了韩克忠等六十一名进士。
这一榜,竟然没有一个南人得中。
这真是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啊!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
北榜”,因春季初试,夏季复试,史书上又称“春夏榜”。
朱元璋的这种作法自然使北人感激涕零,使南人满腹不快又不敢显露。 原考第二名的郭忭虽然文科落了选,却在武科得到了补偿,也考了个第二名。
这武科始于唐代,不过不像文科那样定期举行,直到朱元璋时,还是不定期的考试。考试的科目分内场和外场,内场以默写枟武经枠为主,有时也考兵书;外场考武功,有马箭、步箭、开弓、武刀(枪)、举石锁等项目。
郭忭的剑法论理已经难有对手,为何只考了个第二?原来这武科的竞争还比文科激烈。
朱元璋建国后,便设置了京卫武学和地方各卫武学,教育各属年轻武官和应袭承武官职位的子弟。因此每次参加考试的人甚多,其中不乏佼佼者,这是其一。其二,郭忭虽武功不错,力量却还不够,在拉弓、举石锁这两个项目中难于夺冠,因此,尽管他在马箭、步箭和武刀中均得第一,却在较力量的两个项目中输给了刚从王保保那里来投的张玉
。这个二十九岁的张玉,不仅力大无穷,而且刀法精绝,和郭忭并列第一。内场考试只是默写枟武经枠的一段,他和郭忭又都得满分。而兵部尚书的主考官因张是王保保的侍卫长,便力主将他取了第一,以示褒奖。
张玉被授于百户之职。 郭忭也被授于百户之职,由宋国公冯胜推荐,接替了被夺职的谢熊,警卫郑国公府。
张玉还带来了一个举朝欣喜的消息:北元丞相兼元帅的王保保在三月病故。
朱元璋大喜,重赏了张玉,下旨让百官伴驾去凤阳中都。
胡惟庸连忙出面劝谏道:
“万岁,军师说,最近有天狗星犯日之象,万岁未可轻动。”
欲知朱元璋如何回答,且读下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