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又想到地方官为报功请赏,会拼命强逼民工加班加点,草菅民命的,便问道: “民工可有殁于王事者?”
“有,大率因病而亡。迄今为止,已有五人病故。”
“将朕的口谕传与地方官员每:敢有因催逼工限作践民工致死者,杀勿赦!”
“万岁爱民若子,天下共知。只是此旨一出,地方官员每对作奸犯科、恶劳怠工的刁民,也不敢严加管束了。这样一来,竣工日期势必推迟,国库支出势必大增。”
朱元璋略一沉吟,又加了两道口谕:
“敢有不听长官约束者,笞!
敢有不如期完工者,流!”
胡惟庸点头称善,接了口谕。 朱元璋又接连问了好些关于工程的问题,胡惟庸都对答如流,甚至连渠道将通过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的哪些地方,在五县各有多长,也如掌上观文,回答得一丝不差。朱元璋听了,心中叹服。
最后,朱元璋问起了渠的名字,是否还叫白渠。胡惟庸回答说,各朝疏浚时另取新名,已成定例。因是洪武年间疏浚,当地人都称之为洪渠。
朱元璋口中反复将“白渠”、“洪渠”念了几遍,道:
“这名字易叫人以为是‘红白’的红,不如叫广济渠吧,它疏凿成功后不是长达三百余里、流经五县、溉田万顷吗?
广济这名字甚好,恰符其实。”
于是,明初疏浚的白渠便有了两个名字:洪渠、广济渠。
胡惟庸见天色将瞑,便欲告退。朱元璋却说还有事情商议,把他留了下来。又计议了一会儿国事,朱元璋便命令在旁边的悯农斋传膳。
胡惟庸一听皇帝要进食了
,便又请退,朱元璋却笑着说:
“朕欲与丞相共进晚餐,更议大事哩!” 朱元璋是绝少给臣下特殊的恩宠的,一同进食这样的殊荣,大臣中只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汤和诸元戎享受过,并且是在称帝以前。称帝之后,除了征君中极有名气的,再没人享受过这种特殊待遇了。而今,朱元璋却把这种特殊的荣耀赐给胡惟庸,不由胡惟庸不感激涕零。
进入悯农斋,晚膳已经摆好。胡惟庸已知皇帝的生活是较为检朴的,却也没想到其俭朴程度竟至于此!不仅器皿没有金玉,只是一般的细瓮,连菜肴也只七件,并且都是极普通极家常的:韭菜一碟、豆腐一碟、辣椒一碟、茄子一碗、丝瓜汤一碗、笋片一碗。只正中央的一碗,有些瘦肉,却又是拌了苦瓜片炒的。负责供食的小太监趁朱元璋去解手时告诉胡惟庸,皇帝平时就是五个菜,严格遵照孟子五簋食的古训;苦瓜是每餐必有的,取常思贫苦之意,不忘民力之不易,物力之维艰;宫苑中的轩亭楼阁的名字,也
多与农字相关,如南亩轩、勉农亭等;就是宫中的花园,也多植果疏,少植花草,说是可以让嫔妃王子们受到熏陶,知稼穑之辛苦,冀节俭之潜移,不至暴殄天物,养成奢侈的恶习。面对着这样一桌御宴,胡惟庸不由感慨万千:这样的菜肴,就是平民百姓待客,也拿不出手啊!他记得常茂生日宴客,席分三六九等,便是最低的一等,也有二十四样菜,而招待国公与左丞右相的那桌上等筵席,前后共上出了一百二十样菜,好些菜连胡惟庸也叫不出名目,是第一次开了洋荤。常茂却连声道歉,说是简慢贵宾,还当着冯胜的面,埋怨冯文敏小家子气,为了俭省,悄悄叫人把常茂要办置的天南海北珍味佳肴免去了几十样,使得他的筵席残破不全。席间,胡惟庸见李善长很少动筷,筵席散后便私下问他原由,李善长竟悄悄埋怨没下筷子的地方,把胡惟庸惊得说不出话来。
“臣下这种竟相奢靡之风,皇帝当然不会不知道,今天请我吃这么简单的御膳,也许是要暗示我去煞一煞臣僚的奢靡之风,扬
一扬节俭之气吧?”
这么一想,胡惟庸便在朱元璋回到桌边时一膝向他跪了,垂泪说道: “万岁呀,惟天惟大,惟万岁则之;惟地惟大,惟圣躬则之。物力再艰难,也不能艰难了万岁。这样的膳食,叫为臣看了心酸———就是中产之家,膳食也远为丰盛啊!万岁,节俭固是美德,却不能因节俭节伤了国本,亏了圣躬啊!”
朱元璋扶起胡惟庸,道:
“朕精励图治,居安思危,故节俭以自奉,非但洁身自好,亦欲使后妃皇子起而效法,养成节俭之风,体悯庶民之苦。衣食虽然简朴,但较濠州被困、和州绝粮时不知强了多少倍,哪里便会亏了身体?”
“濠州被困”胡惟庸没经历过,只听说上万红巾军与数万老百姓被元丞相脱脱围困数月,险些闹到人相食,只是由于元朝的内讧,脱脱被削职充军,元兵散去,濠州才解了围。“和州绝粮”胡惟庸却是亲身经历过的,他当时已投了朱元璋,成了他的帮办。数万人突然出现在兵燹劫余后的一座小城里,小城当然
供给不起。以往解决粮食的办法便是抄粮(抢粮),为了争取民心,李善长与胡惟庸劝朱元璋制止这种抢粮的野蛮行为,改为购粮与征粮。一时信誉未著,百姓逃亡,部队弄不来粮食,和州军民连树皮草根都吃遍了,朱元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亲自砍下了亲信大将胡大海儿子的头颅,为的是他竟违令酿酒。那段苦日子,至今回忆起来,仍叫人心悸与后怕得头皮发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