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妃是崇祯所宠爱的女人,因此赐她自尽。而这不幸的女人,自缢,却因为绳索断裂,“坠地复苏”。崇祯发现后,拔剑砍之。据说砍了三下,手软,不能再砍{223}。袁妃最后据说不曾死去,被农民军发现,“令扶去本宫调理”{224}。
其他曾蒙幸御过的嫔妃,“俱亲杀之”。
又遣人逼天启皇帝的懿安皇后“速死”。张氏是夜至晨,两次自缢未果。第一次为宫女解救,第二次又被李岩专门派来保护她的士兵所阻止。李岩对这位品行端正的前国母,一直心存敬意。但是次日晚间,张后仍趁李岩部下不备,悬梁自尽。
最惨一幕,出现在崇祯与长平公主父女间。是岁,公主年方十五,惊吓和恋生,令她啼哭不止。她没有勇气自杀。崇祯素疼此女,五内俱焚,长叹一声,将刚才送别儿子们时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汝奈何生我家!”遂左袖遮面,右手挥刀,砍向公主。公主惧怕用手来挡,左臂应声而断,昏倒于地。崇祯虽欲再补一刀,终因周身战栗而止。
放儿子们生路,让女性亲属尽死,并非“重男轻女”,而是基于皇家名节不容玷污。在那个年代,这高于生命。所以崇祯杀妻杀女,凄惨无比,但不能视之为灭绝人性。
女眷们一一丧生,崇祯则神秘地从宫中消失。至少,十九日天亮后李自成部队闯入宫时,他们没有找到他。问遍宫人,无人知晓。李自成大不安,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然而,赏金没有能够发出去。
直到二十二日,人们才在后称为景山的皇家后苑的亭中,发现对缢而亡的两具尸体。一具属于近侍王承恩———当初那个将“有”字释为“大不成大,明不成明”的太监,一具就是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尸体被发现时呈下状:头发披散着并且遮住面孔,普通的蓝袍,白绸裤,一只脚穿靴,另一只脱落。经检查,在朱由检身上找到了以血写就的遗书,大意是:诸臣误朕,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以发覆面,勿伤我百姓一人。{225}
那时不掌握现代尸检技术,无法推知确切死亡时间,但大致不出于午夜至清晨这两三个时辰之间。是日,为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历1644年4月25日,星期一。
以现在的经验,这个时节的北京,几乎已是女孩们换穿裙子的气候。但1644年的4月25日,北京竟然下起了雪!亲历者赵士锦记述道:“时阴雨闭天,飞雪满城。”{226}计六奇也描述说,这天一大早,“阴云四合”“微雨不绝,雾迷”,“俄微雪,城陷”。{227}
二十三日,朱由检、周氏夫妇尸体一齐被收殓,存于某庵。李自成允*朝旧臣前来进行遗体告别。有人一旁观察,记下了这些人的表现:“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228}
睥睨,是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这里,高傲大概谈不上,那就是厌恶了。
“食君禄,报王恩”,本是士之道德。但也不必拘泥———倘若朱由检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皇帝,“睥睨”不为过。可是,以崇祯在位十七年的情形看,似乎尚不至于得到这种对待。于是,谁都明白,这“睥睨”,未必出于对死者的厌恶,却一定是对紫禁城龙床的新主人示好。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62)
在很多方面,新主人跟被他赶下台的旧主人的老祖宗,非常相似:起于底层,天生豪杰,百折不挠,众望所归……论得国之正,李自成与朱元璋一般无二;论器局气度,李自成在明末比之于张献忠之辈,也正如朱元璋在元末比之于陈友谅、张士诚之流。
李氏大军入城时,一派王者之师的风范。连冥顽不灵的遗老遗少,亦不得不承认:“军容甚肃。”{229}“贼初入城,不甚杀戮。”“【民间】安心开张店市,嘻嘻自若。”{230}“有二贼【农民军士兵】掠绢肆【绸庄】,磔于市。市民大喜传告,安堵如故。”{231}
大明国工部员外郎赵士锦先生,在三百六十二年前,闯军入城当天,从现场向我们发来他亲眼所见情形的如下报道:
十九日早,宫人四出,踉跄问道,百姓惶遽。
先是,十八晚,传召对。是早,大学士丘瑜、修撰杨廷鉴、编修宋之绳,以侍班入长安门【明皇城诸门之一,在天安门东侧,今不存】,见守门者止一人。至五凤楼前,阒其无人。亟趋出。
是时,大竂【僚,大僚犹云大官】尚开棍坐轿传呼,庶寮亦乘驴,泄泄于道路间也。
予在寓,闻宫人四出,亟诣同乡诸大老【佬】所问讯。诸公谓:“吴【三桂】兵昨夜已至城外,今始可保无虞。”予答云:“恐未必。”
予作别出门。予骑已为一内相【宦官】策之而去。长班【跟班的】有一驴,予乘之,由刑部街又至一大老所。大老尚冠带接属官【下级】,雍雍揖逊。予亟入言外事如此;大老亦如“三桂始至”之言,予亟别之。
是辰巳时候【上午九时左右】。灰烟布天。见内相策骑如飞,啣【衔】尾而来。男妇【男人女人】纷纷;有挈子女者,有携包袱者,有瞽目跛足相倚而走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