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38)

  上要办军需供应,一样摊派,不如拿这笔钱来办民兵。

  这有王阳明、戚继光等人的成法可循,只要实心实力,地方上无有不踊跃从事的。

  汤斌也读过兵书,亲自招募选练;布衣蔬食,起居生活比哪个都要苦,仅是这一分感召,

  就足以昂杨士气了。

  于是,意想不到的,李玉廷派人上书,自愿投诚。汤斌抱着与人为善的宗旨,自然

  接纳;李玉廷倒言而有信,单身自缚,来见汤斌,表示负荆请罪。

  这只是投诚的初步,他手下有一万多人,如何安置?得有善策。谈到这一点,李玉

  廷言语支吾,只说“弟兄相从多年,不忍舍弃”,意思是要派他的官职,供他的粮饷;

  不说一句愿意“卖刀买犊”的话,那就大为可疑了。

  因此,汤斌一面安抚李玉廷,一面去见巡抚苏宏祖,面禀经过,断言李玉廷投降,

  并非心悦诚服,随时可以生变,不可不预作防备。

  “贵司饱学,识见超卓。”苏宏祖很诚恳地答道:“如有所见,尽请直言;赣州、

  南安两府,全靠老兄保障。”

  “大人过奖了。”汤斌直抒所见:“倘或李玉廷包藏祸心,必扑南安。南安无兵防

  守,寇至即下,危险之至。我请大人立刻下令调兵;我今夜就走,先回南安设防。”

  “好!就这么办。我派中军替你安排行程。”

  “多谢大人,只恐耽误戎机,不必费事了。”

  苏宏祖还要设宴为他犒劳,留他第二天一早再走。汤斌坚决辞谢,当夜就骑马带领

  八名亲兵,直驰南安。

  走了两夜一天才到,到时已值深夜;叩关进城。人马俱乏,但汤斌不暇投店,由地

  保领着,一直来到南安知府衙门。知府已经人梦,听家人唤醒了说:“汤大人驾到”,

  顿时又惊又喜!惊的是汤斌此刻到府,必有极紧急的大事;喜的是有汤斌在,一切可以

  放心。

  于是急急起身,匆匆穿戴,开了中门,在烛火下迎谒上司。

  “大人想来还不曾用饭?请先休息,等我派人去找厨子。”

  “不必太费事。”汤斌说道,“请先派人招呼我那几个亲兵的饮食。我跟老兄先谈

  一谈。”

  知府亲自引入书房,在明亮的灯光照映下。只见三十三岁的汤斌,脸色熏黑憔翠,

  敝衣破靴,手上还受了伤,用块中衣上撕下来的布条缚住伤口,上面血渍殷然。这副样

  子像个遭遇灾难,仓皇逃命的难民,哪里像个掌管半省民政的地方大吏?

  “大人勤劳王事,着实辛苦!”那知府感动之下,一揖到地。

  “好说,好说!”汤斌一把扶住他,“老兄,不必再讲这些客套,我们谈正事!”

  于是汤斌谈到如何设防。虽有乡兵,打硬仗不是劲悍的土匪的对手;汤斌指示,多

  设疑兵,加强巡逻。城内要清查保甲,监视奸充。只要示贼以有备,或者可以让土匪知

  难而退;万一李玉廷要硬攻南安,只要能守得十天,苏巡抚所调遣的官军,必可赴援解

  围。

  “我请问老兄,”汤斌重提一句:“万一有变,能不能守到十天?”

  受了汤斌的鼓舞,那知府毫不迟疑地答道:“我尽力而为。倘或守不到十天,与城

  共亡。”

  有此必死的决心,南安一定可以守住。汤斌欣然称许,只见他的脸上,一双憔悴眼

  睛,神采奕奕,显得极有信心似的。

  第二天一早,汤斌亲自帮着部署;旗帜鲜明,号令严整,士气极好。也就是在刚刚

  部署完成的第三天,李玉廷大股,远远而至。瞭望守卒发觉敌情,驰报知府,知府又转

  报汤斌,急急赶到城上。

  果然,汤斌棋先一着,发生了吓阻的作用,李玉廷和他弟弟秀廷所率领的土匪,一

  看城头刁斗森严,旗旗密布,知道硬攻无益;而且他们亦没有打硬仗的准备,只好悄然

  退去。

  危机虽暂时得解,汤斌却不敢丝毫疏忽,督率南安知府、大庾县知县,夜以继日地

  把防务上的“缺口”都堵塞起来。这样过了十天才部署完成,正待回赣州时发生了一件

  很严重的命案。

  这件命案的严重,是因为凶手为平南王尚可喜的部下。尚可喜驻兵广东,派了一名

  姓董的游击,带领小队买马回广州;经过南安时,他的部下两名“旗军”,一个叫孙大,

  一个叫陈报国,不守纪律,持枪带刀,闯入民居,强取鸭子——南安的腊鸭,远近驰名;

  鸭子是老百姓生计所关,有人强取了一只,开了个例,凡是兵卒都可恃强而取,岂不断

  绝生计?因此为一只鸭子起了冲突。

  那家姓钟,弟兄三个,老大叫钟应贞,在向孙大讨回鸭子时被杀;钟应光喊了声救

  命,结果又为陈报国杀死。于是老三针应尧陪着寡嫂到董游击那里喊冤。

  董游击一听大怒,驰马到了现场,陈报国已经逃走;董游击拔出腰刀,住孙大脖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