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41)

  “自然是当座骑。”那人说,“我儿子在驿站当差,得要有匹好马,伺候贵人;官

  马都不好,自己备一匹马,当差便有许多好处。”

  汤本心想驿马最苦,绝不能卖,但也不必说明原因,只摇着手说:“不行、不行!

  对不起,我这匹马不能卖给你。”

  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对,最后来了个地方上有长者之称的“张老好”;他买马的

  用意,只为敬爱汤斌,想留一点去思,睹物思人,愿意把马养在槽头上,逢到春秋佳日

  骑着出去逛一逛。

  这是教这匹马去享福,付托有人,汤本把马卖了给他。

  于是在百姓遮道攀留,父老涕泣相向的场面下,汤斌离任回乡。抵达睢州,已在年

  底;父子相见,无不悲喜交集。从此汤斌闭门侍父课子,琅琅书声与汤夫人的轧轧机声

  相应和,肃然的门庭中,自有盎然的生机。

  家居不问外事,更不涉足官场;因此,汤斌对于京师的情形,十分隔膜。这样过了

  一年多,忽然听说有“哀诏”颁到,皇帝殡天了——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亥刻。

  事起突然,因而许多离奇谣言,说是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了家。汤斌不信这样的说

  法;皇帝好佛,曾延请玉林、木陈两高僧人禁中讲法,而且由玉林以“龙池祖法派”的

  行辈,为皇帝取法名叫做“行痴”。这是汤斌所知道的。但好佛不一定出家,尤其以万

  乘之尊,弃天下如敝展,不顾社稷臣民,遁人空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而谣言越来越离奇,甚至说顺治皇帝的宠妃,薨于上年八月十九的董鄂妃,就是

  “明末四公子”之一,如皋冒辟疆的爱姬,出身秦淮的董小宛。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就

  是为了董小宛香消玉殒,以致万念俱灰的缘故。汤斌与江南文士,虽不甚接近,却与汪

  尧峰极熟;他曾作冒辟疆“水绘园”中的座上客,对董小宛的生平,知道得很清楚,为

  汤斌谈过,董小宛早在十年前就已下世,死时得年二十八,那年顺治皇帝才十四岁。

  不久,民间传抄着四首吴梅村的《清凉山礼佛诗》,诗是五言古风,迷离倘。况,

  不知隐藏着什么“本事”,而有人说第一首、第二首,都有很明白的线索,第一首开头

  是这样八句: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王母携双咸,丝盖云中来。

  双成是仙女,姓董。所以这一句是切一个董小宛的董字。

  第二首开头是这样六句: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岩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千里草”自是一个董字。“萎落”明指身死,而开头的“凉风”和“蟋蟀”则更

  指明死的时间。

  谈到第三首,就更神乎其神了,其中有一段说:

  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栏,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旃檀,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

  皇帝不留烟火人间,就是已人禅门。但也有人说,这正是皇帝驾崩,未曾出家的明

  证,“不得留人间”,当然是仙去,所以下面又有:“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的话,

  房里是“天驷”,是说皇帝将巡幸某一个地方,而未曾启辟,突然晏驾。

  对于这些传说,自然有亲友邻居,来问汤斌。他只能就事论事作解释;心知为非,

  却不愿肯定地说,到底如何?因为那是妄言。最后,终于明白了真相,是京中来客所谈,

  大行皇帝死于痘。起病于正月初四,到了初七,传谕民间;不得炒豆、不得点灯、不得

  泼水。才知是出痘。

  同时下令刑部及京师地方衙门,开释系狱的囚犯,这是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的意思;

  但即使这样大行仁政,并不能为皇帝却病延年,到了初七夜里,特召学士两人至养心殿

  御榻前受命草遗诏。这两个人一个是满洲正黄旗的麻勒吉,当顺治九年满汉分榜时,他

  是满洲状元;还有一个叫王熙,是京师的土著,顺治四年的进士,会讲满洲话,通满洲

  文。

  到了正月初八,是各衙门开印之期,百官上朝,得知凶信,大行皇帝在前一天晚上

  亥刻驾崩,于是宫中治丧,一片缟素;文武官员照满洲的习俗,首先摘去帽子上的红缨,

  然后依礼成服,朝夕哭临。

  第一大事是立嗣君。大行皇帝共生四子,只留下了两个,皇二子福全九岁,皇三子

  玄烨八岁;皇位反常地落在较幼的玄烨身上,这是出于一个日耳曼人的建议。

  这个西洋人的华名叫汤若望,是天主教士;明末来华传教,以徐光启的推荐,被征

  参与修改历法的工作。人清以后,完成修历的伟绩,被授为钦天监;以后又得封号“通

  玄教师”,升官进秩至正一品。这些恩宠之来,都由于孝庄太后信了天主教,而场若望

  是她的“教父”的缘故。选立嗣君之际,孝庄太后征询汤若望的意见;他指出福全未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