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66)

  万全。

  这篇奏疏,看来说得头头是道,其实是纸上谈兵,而且间关万里,到达御前,亦已

  归于无用。然而这些都不关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皇帝知道他们的“忠贞”。李光地和

  陈梦雷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耿精忠成功,则有陈在,可以为李援引,同作新贵;如果耿

  精忠失败,则有蜡丸书在,李光地可以为陈梦雷出面说话,说他是假意投降,埋伏在耿

  精忠那里作内应的。这样,依然得膺上赏。

  这左右逢源的一计,到头来李光地“如意”,而陈梦雷大倒其楣。毛病是在李光地

  出卖了患难朋友。

  蜡丸书归李光地制作,一小块纸片上,写满了蝇头小楷,用蜡丸封固,由李光地的

  叔叔,护送一个名叫夏泽的亲信家人,出江西北上;走了一年才到京师。蜡丸密奏上达

  御前,皇帝降谕:“编修李光地不肯从逆,避人山中。具疏遣人前来,密陈地方机宜,

  具见矢志忠贞,深为可嘉!下兵部录其疏,令领兵大臣知之。”

  为什么只有李光地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李光地根本没有把陈梦雷的名字写上去;照

  他的想法,如果耿精忠成功,陈梦雷就根本不会知道,密疏只是李光地独上,因为这是

  无法查考的。倘或耿精忠失败,则不但独显忠贞,更为难得;而且那时陈梦雷被捕,攀

  扯上自己,有口难辩,或许会变得弄巧成拙。这样写了自己打算,决定出卖朋友。

  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事,是在康熙十三年三月,巡抚刘秉政,事先已经暗通

  款曲;顾虑的是总督范承漠——他是宋朝范文正公的后裔,清朝开国名臣范文程的儿子,

  耿精忠怕他不从,托词请他到王府议事。范承漠坦然应约,一到就被耿精忠的卫士,以

  白刃相向,胁迫投降,范承漠挺身大骂,誓死不从。他在福建颇有政声,耿精忠怕杀了

  他会失民心,只好拘禁起来,派了三十二名卫士,轮班看守,同时派刘秉政劝他多次,

  范承漠始终不降,于是惹恼了耿精忠,一面拘捕范氏家属,一面占据福州,起兵造反,

  发兵三路,分起邵武、福宁、建宁、汀州等地。

  等整个福建落入耿精忠手中,他又分三路出兵北伐,东路取浙东沿海,西路取江西

  广信、饶州;中路出仙霞岭的浙江金华、衢州等地。

  朝廷得报,亦分四路出师平乱。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与宁海将军贝子喇塔,由浙

  江人福建,兵到衢州,大破耿精忠手下大将曾养性所部,进围温州。又大破耿精忠的另

  一大将马九玉所部,乘机收复江山、常山。

  中路如此,东路则为浙江总督李之芳力阻;西路又为清军所取,耿精忠的部将白显

  忠乞降。曾养性一看大势已去,亦在温州投降清军。

  这年十月,康亲王杰书领兵到了福州。三藩之乱,犹有西藩未平,所以令以招降耿

  精忠,许以免死。耿精忠便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奉旨恢复靖南王爵位,仍驻福州。

  可是范承漠却为耿精忠事先杀掉了。

  省城虽已克复,外县还未平服,往泉州一路的清将是个都统,名叫拉哈达,从福州

  出发以前,奉命寻访李光地;那时的清军,每平一地,就要屠城,在安溪怕误杀了李光

  地,下令禁止屠城。人城以后。沿路高喊,请李光地出见。结果,李光地到漳州见着了

  拉哈达,他懂满话,拉哈达几乎有他乡遇故知之感,谈得极其投机;为他在杰书那里说

  了许多好话,专折人奏,升为侍读学士。

  这时的陈梦雷,虽以耿精忠免死,伪官亦都暂不置问而免于下狱,但内心极其不安,

  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光地身上。两人在省城相见,李光地表示:“你报国之事非一,我

  要—一人奏。你等我奏闻以后再进京好了。”陈梦雷听了他的话,安心等待;及至京中

  旨到,只嘉奖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升官褒奖,陈梦雷才知道蜡丸书上,没

  有他的名字,这一惊一气,自然非同小可。

  于是康熙十六年秋天,陈梦雷与李光地相约一同赴京。哪知李光地人还在福州,突

  然接到家书,说他的父亲死了。丁忧回籍守制,京里自然去不成了。陈梦雷在家越想越

  不安,第二年三月里,一个人进京;一打听说是他曾做过耿精忠的“学士”,将来必会

  查办。陈梦雷想上疏辨白,吏部不肯替他代奏。只好写了禀呈,派家人口福建,照规矩

  由地方官一层一层转呈。

  正当他在京师坐卧不安之际,丁忧在籍的李光地却是大为得意,因为他又建立了新

  的军功。原来有一支李光地称为“山贼”,而实与郑经有联络的部队,由蔡寅率领,自

  同安北上,进攻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死守危城;设法断了蔡寅的粮道,始得解围。

  这是李光地第一次所立的军功。

  第二次的军功,对清军来说,更为可观。当时退守厦门的郑经,遣刘国轩进攻泉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