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步兵第七师除一个步兵营未动用外,先后投入 8 个步兵营,而且全部都补充过 2 至 3
次;韩军第二师也先后投入 4 个团。
有一个美国随军记者报道,一个美军连队在点名时,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
兵。
一位被志愿军俘虏的韩军第十七团士兵说:
“我们火力连上去接防时,听说换的是美军一个连,可我们看见从阵地上下来的不到
30 个人,只背了 5 支枪。一半人没有帽子,蓬头散发,满身是泥,简直不像个人样,其中 4
个人抬着具尸体。一发炮弹落下来,在老远的地方爆炸了,可他们扔下担架就没命地跑。”
“联合国军”两个师的累计伤亡已达 7000 余人。
然而,由于“联合国军”在绝对制空权保障下的良好的机动能力,由于韩国军队已经建
立了相当完备的预备兵员动员体制,其后备兵员补充非常及时迅速,致使崔建功竭尽全师力
量想奠定胜局的“最后一击”虽然予当面之敌以重大杀伤,却没有实现“把敌人打下去”的
预期目的。
这时的“联合国军”──尤其是韩军,已远非战争初期可比。
此后,崔建功只能以连排规模的小型反击与敌人周旋了。
第四十五师,已成强弩之末。
坑道战,这可是个新包装的老法宝!
“部队打得很苦,但是很顽强!”
两眼充满血丝的崔建功师长对赶到第四十五师前指的周发田副军长和张蕴钰参谋长汇
报战况,“一个连队下来只剩几个人,他们还向你请战!你问他们伤亡多少,他们总是说‘首
长,你下命令吧!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这是事实,这几天,一两个人坚守阵地把成连成排的敌人打下去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了。就是崔建功自己,也是 7 天 7 夜没离开过作战室。昨天部队反击成功,刚出坑道放松一
下,就差一点就晕厥过去,现在连上厕所都得有人扶。
问题是现在要给一个阵地凑齐一两个人也不容易了。
作战科长宋新安也算是叁八式的老兵了,但一向军首长汇报到具体战况时也不由地声泪
俱下:
“阵地表面已经没有工事了,每天敌人都要打十几甚至几十万发炮弹,同志们只能从一
个弹坑跃到另一个弹坑,利用炮弹的自然散布规律来躲避炮弹。炮弹密集了,这些老经验也
不管用了。有些同志上了阵地,一排炮弹打来,负了轻伤;再来一排炮弹,又变成了重伤;
再来一排炮,就……就牺牲在阵地上了!”
宋新安说不下去了。
周发田、张蕴钰面色铁青,心里却翻江倒海,痛惜不已。
都是自己的兵,昨天还活蹦乱跳,今天却长眠九泉,能不痛心?
然而他们是上级首长,不能跟着哭。
“咱们第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而且现在也不是哭的时候。大家不能只看到伤亡,要
看到伤亡的意义;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亡,还要看到敌人的伤亡。”张蕴钰参谋长既是安慰
又是提醒。
“你们是指挥员,参谋人员,在战场上不能老讲这些。老听这些,这仗还怎么打?现在
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仗打下去!”
周发田副军长也红着眼对大家说。
冷静下来,大家开始反思指挥上的失误。
“我们太急躁了,总想一巴掌把敌人煽下去,兵力也使用过多。”
崔建功检讨说。
“也不全怪你们,我们军里对长期作战的准备也不足,彭总在总结第五次战役时就说过,
战场工作的失误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失误,这是要以战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我们不能
让这么好的战士白白牺牲,就要是牺牲也要牺牲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我看我们现在不光要跟
敌人‘斗志’,还要‘斗法’!”张蕴钰对大家说。
崔建功很佩服这位学识渊博的参谋长,淮海大战会攻黄维兵团的关健时刻,就是这位参
谋长概括总结了战士们创造出来的经验,提出“以沟对沟”的对壕作业战术,不仅大大减少
了部队的伤亡,而且保证了部队隐蔽接敌,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拿下黄维兵团的前沿阵地小
张庄,曾得到了刘陈邓首长的表扬。
想到这里崔建功头脑中突然掠过一道闪电:
那会儿能用对壕作业,现在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坑道呢?
“和范佛里特打炮战拼消耗,这仗咱们打不起哟!”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在这 7 天 7 夜里,道德洞第十五军军前指的秦基伟压根儿就没睡过
一秒种,守在电话机旁,神经高度紧张。心里随着前线报来的战况翻来覆去的折跟斗,一会
前边报来的上去了,心中当然一喜;一会又报来又被敌人反下来了,心又往下一沉。
彻夜不眠,一直在思考:这回美国鬼子真跟咱玩开了“人海战术”,这个仗该怎么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