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好大一会儿,一些朝廷官员陆续地来到了行宫外。
袁崇皋过来对朱厚熜说:“皇上,稍后,百官要来举行劝进仪式......”
朱厚熜用手捂着胸说:“我有些紧张,黄锦,你去把曾慎叫来吧,我想了解了解劝进时的礼仪。”
曾慎重很快就来到了朱厚熜的跟前:“皇上,有何吩咐?”
朱厚熜说:“我今日上午在郊外这么一闹腾,现在在这行殿里,又有些紧张,如此以来,我就把劝进时的礼仪给忘了,你给我提醒一下。”
曾慎重说:“也没什么,很简单的,当百官劝您继大统时,您谦虚一下就是。”
朱厚熜笑笑说:“是呀,我想起来了,百官是要劝好几次的,要是他们一劝,我就同意了,他们会笑话我迫不及待的......”
袁崇皋说:“皇上也别过于谦让。我想,以皇上的百龙之智,一定会拿捏得很好的。”
根据大明祖制,新帝登基必须要来一番百官劝进之礼,以证明新皇帝是由众多大臣拥立的,是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的,是受人民爱戴拥护的,不是采取什么手段篡夺来的。
陆炳看了看门外,小声说:“外面的官员越来越多了。”
黄锦说:“皇上,恐怕劝进仪式要开始了。”
朱厚熜舒了一口气,目的是想消除自己的紧张。
张佐走近朱厚熜说:“皇上,魏国公求见。”
魏国公徐鹏举走了进来,见到朱厚熜跪下说:“魏国公徐鹏举拜见皇帝陛下。”
朱厚熜谦虚地说:“魏国公请起,我只是兴王,请不用要如此之大礼。”见徐鹏会站立起来,便拉起家常说,“你我祖辈都是安徽凤阳人,算起来我们应是同乡。”朱厚熜知道,这徐鹏举的祖宗徐华曾追随太祖朱元璋,为大明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徐鹏举是正德十三年十月继承的爵位。
徐鹏举说:“谢皇上看得起下官,我祖徐华当年有幸跟随太祖并效犬马之劳,今日下官又能为皇上效力,实属三生有幸。皇上,不知您准备好了没有,申时,百官将入行殿劝进,下官将领劝进之辞。”
朱厚熜坐到帷幄后的御座上谦虚地说:“好的,申时已到,那就让百官进来吧,劝进那就免了吧,大家见见面,认识认识。”
徐鹏举知道朱厚熜是在客套,就说:“下官退去了。”
不一会儿,申时到,文武百官、民众耆老等人拥到行殿,跪拜在朱厚熜的面前。由德高望重的魏国公徐鹏举为主持。只见他手拿奉笺劝进辞领读道: “大德受命,乃抚运以乘时;继统得人,斯光前而欲后。盖义望情地之攸属,故内外远近之同归......奉《皇明祖训》之典,稽“兄终弟及”之文,佑启圣人,传授神器。敬惟殿下聪明天纵,仁孝性成,以宪宗皇帝之孙,绍孝宗皇帝之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温恭允协于重华,声光加入率土。是以合华夷而共戴,冠古今而无前也......” 朱厚熜听着朗朗颂辞,心里一阵激动,他谦逊地说道:“谢谢诸位一片盛情,只是本王仍处于万分悲痛之中,再加上初来昨到,嗣皇帝之位哪能这么快呢,请诸位不要劝了,再等些时日吧。” 徐鹏举率众人再一次上笺劝进,众人齐呼朱厚熜继位是“天神所愿”,“天与人归”,是关系到“臣民之同情,国家之大计”等等。
朱厚熜还是托辞推脱。
徐鹏举又不厌其烦地,三番五次地劝进: “伏望仰遵遗诏,勉抑哀情,念祖宗创造之隆,体先帝付托之重,勿事南向西向之再让,深惟一日二日之万几,早登宸极之尊,以慰群众之望......”
朱厚熜听着颂辞,心里暗暗高兴,拿这时与上午在南郊苦等时相比,真不能同日而语。等百官口水就说干了,嗓子就喊哑了,好像他再不答应,就对不起百官了,他才诚恳地说道:“再谢诸位盛情,其忠爱之意让我感动。再者,天位确实不得再虚,江山社稷之重任不敢再拒,勉从所请。”
本来是一个走过场的仪式,朱厚熜再三推辞,把有些官员给弄糊涂了,以为他真的在推辞不愿做皇帝呢,听他说“勉从所请”时,激动得喊起“吾皇万岁”来。
33.年号之争显才智
33。年号之争显才智
第二日卯时,天刚刚亮,引礼官员就来到了位于宣武门外的行宫,要引领朱厚熜及随从进宫。
朱厚熜看过新拟的《礼仪表》,知道进城进宫的路线,因而积极配合。
今天和昨天大不相同了,朱厚熜的御轿前,同行的多了穿戴整齐的仪仗队,还有专人执举着兵器金瓜,打着鲜艳的旗幡,并有乐舞相随。
朱厚熜和他的随行人员,跟着仪仗队,从宣武门向东,进入正阳门,又进大明门,再进承天门,如愿以偿,以皇帝的待遇入宫了。
年少的朱厚熜进入辉煌的皇宫之内,暂时住在了外朝,住在奉天殿后的华盖殿里。
安居之后,按《礼仪表》上之规定,辅臣杨廷和、梁储、毛纪等人应该来华盖殿同朱厚熜商议草拟皇帝登基的诏书,并商议改年号之事的。可等了多时,也不见他们到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