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袁崇皋神情严肃地跪下说:“皇上,恐怕过了今日,微臣就不能再伴于您的左右了,以前的兴王府旧人也要离开您的身边,您以后的生活全由太监们侍候了,还望陛下多多保重啊!”说着心情沉重,不禁眼眶湿润起来。
“袁......爱卿快快......平身......”说话哽咽,好像要生死别离似的,朱厚熜也弄眼泪汪汪。也是的,朱厚熜从出生到今日,还未与大家分开过,其深厚的感情不言面喻。
袁崇皋见状赶紧说:“皇上勿忧伤,想念臣时,臣召之即来。”
朱厚熜想了想说:“袁爱卿就到吏部吧,先做左侍郎,过些日子再做尚书。其他兴王府旧人,武官到锦衣卫,内官还是做内官,他们还算是在我的身边。原承奉正张佐升司礼太监,原审理刘儆和冯经就到大理寺做左、右寺宰吧,周文采到太医院做御医吧,曾慎到礼部做大史吧......只是那个袁皓就不好安排了,到六部为官吧,他没功名,做内官吧,他又不是阉人......”
袁崇皋得到了提拔,感恩说:“谢主隆恩。”想了想又说,“以臣之见,皇上身边还得有知已之人,黄锦请留在皇上身边吧,以便侍候皇上起居与差遣。再者,锦衣卫也得由皇上心腹之人掌控,原兴王府仪卫正朱宸可任锦衣卫指挥史,骆安可任同知,陆松可任千户副,还有镇抚、千户等职,也要有兴王府旧人担任。昨日在正阳门外,臣就发现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人有独断专行之意向,只要锦衣卫牢牢掌握在皇上手中,量那些文臣奈皇上无何了。”
朱厚熜说:“袁爱卿所言极是,我从安陆带来的169人,都得有所提升,特别是90名侍卫,个个都得重用。”
袁崇皋感到满意,又说:“至于那个袁皓,就让他暂到臣的府上做事吧,明年科考时,让他考取功名后,再到朝廷为官。”
朱厚熜表示赞同。
此时,司礼掌印太监周正来拜见朱厚熜:“奴才周正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拿出辅臣们已经拟好的登基文书又说,“首辅杨大人等拟好的登基告草奴才呈陛下,请陛下御批!”
什么?登基诏书首辅等人已经草拟好了?只等我批准了?难怪他们迟迟不来华盖殿的呢!朱厚熜又皱起眉头来,他接过太监周正递过来的诏书一看,更加不满意了,诏书的其它内容就不在意了,随你们怎么写就成,可这年号得与我商量啊!他一看,首辅们已经将年号定下来了,叫“绍治”, 朱厚熜想,绍是何意?据《说文解字》,绍,继也。绍的意思是,继承,紧密连续。难道辅臣们的意思是要我朱厚熜承继先朝帝系之统?朱厚熜联想到了南郊外,他们要自己以太子身份进宫时,他立即警惕起来,就不高兴地说:“内阁辅臣们也不与我商议,就拟定了年号,完全未采纳我的意见......”想了想,又对太监周正说,“你现在再去告诉诸爱卿吧,此诏书所定的年号‘绍治’,我不满意......”
“好,奴才就去跟他们直说。”太监周正只是起了传声筒的作用,他拿着那份草拟的诏书退下了。
朱厚熜对袁崇皋说:“我在进京途中就想过该用何年号,首辅他们不与我商议就把年号定下来了,明显眼里没有我这个要登基的皇帝,把我看的只是一个小孩子。”
袁崇皋皱起眉头说:“依臣所见,看来,内阁老臣似乎有些倚老卖老......不知皇上心中想好的年号是什么?”
朱厚熜说:“记得《尚书》里有《无逸》,周公曰:‘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我以‘嘉靖’为年号,袁爱卿,你说如何?”
袁崇皋说:“皇上博览群书,通今博古,且又融会贯通。嘉靖殷邦之‘嘉靖’,好啊,太好了!”
这时,太监周正到了内阁,对杨廷和说:“新帝对诏书不满意!”
杨廷和一听,不高兴地说:“什么,新帝又不满意?”
毛澄说:“看来新帝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大学士毛纪也说:“‘绍治’,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不错啊!”
杨廷和冷笑了一下说:“周公公,新帝说不满意,可又没说出不满意之原由。烦你再跑一趟,告诉新帝,以‘绍治’为年号,朝臣百官皆说好。请新皇别再多虑了,御批吧!”
太监周正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华盖殿。
朱厚熜一听说自己没有说出不满意的理由,就不高兴地说:“还非得要我说出原由吗?绍,即继也,难道是想让我也学正德皇帝,像他那样做皇帝吗?”
太监周正又到内阁将朱厚熜的话传给了杨廷和等人,几位辅臣一听连连摇头说,学正德皇帝,像正德那样做皇帝,那可学不得,正德不德,他器重宦官刘瑾,视反贼江彬为亲信,内阁受排挤,良臣遭廷杖......
梁储说:“新帝善学又博学,可谓见多识广,以老臣接触的几次来看,他对朝廷大礼精义入神......年号之事非小事,还是与新帝商议之后再作定夺为好。”
杨廷和想了想说:“那就请新帝自已拟定一个年号吧。”
司礼太监周正又来华盖殿,朱厚熜看了看登基文告,看到所取年号仍是“绍治”二字时,先提御笔将其二字改为了“嘉靖”后,方才签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