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莱子新传奇_楚木【完结】(72)

  那时候新奇的事儿不多,我们就成了他们“身边的人”或“身边的故事”,况且前面说过,我也怕事情传开了,周敬王万一“惦记”着呢,王子朝被刺事件总让人感到寒心。

  于是,再次改名南迁成为必要。

  我也不想又牵扯家族,让姓氏变来变去的,所以这次南下楚国隐居时,我暂用了本姓“老”,但名号为“莱”,人们俗称为“老莱子”。

  这样就行了,李宗就叫李宗吧,子玉就叫子玉,他们也听习惯了。

  不过南下居楚后,人们多不知道子玉的来历或原姓原名了,同史书一样,只名曰“莱妻”,一直未变。

  _

  照说这样一来,入楚时就不会再有人知我是谁了。

  谁料事有无常。当我拖家带口,驮坛坛罐罐、衣被米袋于牛车,行至于楚国的一个关口时,被守城兵士拦截了,他们要看过关证件。

  真好笑!我一个逃难乡民(那时也不兴身份证),谁给我们开出国签证啊?

  我们只有不住地躬腰解释道:

  “长官!因为灾荒,在陈国实在活不下去了,想逃到南方找碗饭吃......”

  兵士们左看看、右看看,我们怎么也不像官人或敌国探子。十年的乡土生活和手上的老茧,使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夫,加上老老小小的这么多人,也不像是过境干什么坏事的样子。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兵士们正准备放行,却招来一个身材魁武、约五六十岁模样的长官训斥,“一大早就把城门挡住干啥?”

  兵士之小头目报告了情况以后,他极不耐烦地挥手道“让他们快走吧!”

  “谢谢长官!谢谢长官......”宗儿在前低头连声称谢。

  “且慢!”这个守关长官在目送我们离开时突然大喊道。

  我们不得不又停顿下来。只见他走到牛车跟前,细细地打量宗儿,似在寻思什么。

  过了好半天,他突然问:“你爹呢?”

  我赶紧上前。他又打量了我半天,突然大声道:“你们不是什么陈国的难民吧?而是姬朝天王的人!”

  我与宗儿大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宗儿由满脸堆笑倾刻变为双眉倒立,他瞪大眼睛怒道:

  “我说长官,酒可以多喝,但话不能乱讲啊!”

  我悄悄拉了一下宗儿衣角,暗示他别动气。

  ......

  “哈哈,”那人手按长剑,抚须大笑,“你们以为我真是老糊涂了吗?”

  忽然他抬手一指——

  “你看,你这额上的刀疤,不就是朝天王的贴身侍卫——老宗吗?您,”他又转脸指着我的头说,“看您这龙头大耳的,难道不就是朝天王的谋臣、周室鼎鼎大名的太史老阳子——老聃吗?”

  说着就俯首合拳行礼。

  我惊恐万分,神人也乎?

  “师傅!弟子目钝啦...... ” 忽见宗儿像醒悟过来似的,对着这位老者长官伏地便拜,我更摸不清头脑了。

  “好吧,”这位长官赶紧扶起宗儿道,“今天算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你们想走,恐怕也走不成啦!”

  他顿了一会儿,目光又四处搜寻起来。

  “嫂夫人呢?”他关切地问。

  “小女在此,老爷万福!”子玉听问,慌得连忙松开箫儿的手,上前施礼道。

  “哦耶!老阳子,”那长官仔细打量了一下子玉后惊叹道,“您老人家还真是有福气啊,这些年嫂夫人怎么没现老啊,倒是生得越来越白皙俏丽了。”

  “师傅!”宗儿不由垂眉俯首道,“您见到的我娘不幸,早已过世了,这是小娘。”

  “哦?是这样啊!”那长官满脸惋惜,盔缨乱飘,“多好的一个贤内助呀,怎么......那你们就歇下来,慢慢再聊吧......”

  说着,这位长官命令随行的兵士护送牛车及所带行李,往关口附近的府衙方向走去。

  这时秋高气爽,雁儿也在南飞。

  我看了看天气,被动地跟着这位不熟长官,深坠云雾之中。

  第廿四章终于南下76去向之谜

  叙述到此,不得不提及一桩今人关于我之去向的重大争议。

  让我们再回看一下司马君在《史记》中关于此事的记载片断——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至关,真可谓是我作为“老子”人生的最后一站,也为人们留下了“千古之书”和“千古之谜”。其谜不仅在我为什么“至关”,也在于我至的是哪个关口,方向是西还是南?更在于“至关”后我是“化胡”成仙了,还是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解世人之惑,在此先讲述一下我非西去,而是南下的原因:

  首先,就我身居中原或宋国而言,以过去“叛臣”之身份,难善其终。加上家族惨祸,不得不逃。而迁居地陈国广乡太小太靠边境,亦在大国的夹缝中,时时风吹两边倒,确不是安身立命之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