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莱子新传奇_楚木【完结】(73)

  其次,我为什么不是西隐呢?

  你们应该理解,西秦一向文化不发达,地理生僻,生活环境不熟悉,且文化习俗有异,无相应的写书、交流条件。再就是举家过周、晋而迁秦的路线复杂,路途遥远、危险,一家老小是经不起这趟拖累的。

  其三,入楚之利:一是楚国山川湖泊多,疆域大,开垦条件较好。此时吴人已退,南方腹地战乱相对较少,基本为楚之一统天下;二是楚国国力逐渐恢复,并开展大规模反击报复晋、吴邦国颠覆楚国的行动,相对安定有保障些;三是我老聃一直生在陈、楚边境,于楚文化及生活习俗相对接近或容易交流些;四是曾随王子朝及所管周之典籍出奔,无论这批典籍是全部在楚或部分被匿藏,就我与王子朝、与楚国的关系而言,以及与过去所掌典籍的感情来说,也倾向入楚。

  你们后来也从考古中看到,我著述的早期版本总在楚国发现,就可推知我迁隐的大致方向,而且从我著述的语言文字具有南方文化风格看,亦可推断本人及所著的读者群应在南方楚地。

  表面上看来,我是因王室内乱,家族祸端而逃,而深刻原因还在于我的思想观念使然。面对战乱不止的故国与世道,只有远离争霸血火与人事的纷扰,才能找到家族的安定,人生的安慰和平衡。

  可以说“无为无不为”之意识已潜伏于心,“走”是唯一的选择。

  至于向何处去?作为常人的我来说,若按传言的——西去入秦或“化胡”成仙确为下下策,你们从我前述的故事中,已熟悉我处世与为人之道,即我老聃的思想怎会导致我抛弃家人而走向极端或虚无呢?

  只有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而南下才是上上之策啊!

  第廿四章终于南下77经至何关

  关于我过何“关”?

  按照传统的说法及现代研究,我至少有“三关”可过或引人追寻:

  一是过“函谷关”,这已被有些学者考证为伪论。我后来也看到过有关函谷关的资料:它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现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但后史表明,函谷关为战国秦置,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而我生于春秋时代,其过函谷关并作《道德经》之说,只是人们的传言或猜测,这一点已为不少学者所否认。而且司马君在《史记》中仅言我老子“至关”,并非一定指函谷关呀!

  二是过“大散关”,这更不可能。大散关亦称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是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由于我过函谷关已被证伪,便有人说我老子过的是大散关。但这个散关位于秦西,就更显虚无缥缈了,除非我真的是想 “化胡”成仙,而不是隐留秦国避乱。

  三就是“楚边关”,即我真实的过关之地。目前有些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我迁隐的方向应为南而不是西,这不仅是主客因素所驱使,而且也有遗迹隐踪可寻——

  遗迹就是原(古)本《道德经》一直在南方楚地陆续被发现,别说目前已知最早的我之著述版本——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以及《太一生水”就是在南方发现的,就是次早本帛书《道德经》也是在原楚地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再说我之隐踪就是 “老莱子”这个来历不明的所谓“千古隐士”具有与“老子”多种“同一”信息出现在“荆楚之门”的蒙山脚下。

  当然,在此还要阐释另一些悬疑,如有人认为我老聃是千古智者与隐士,绝不会隐居在离楚都不远的险恶之地。

  前面已述,楚国对我老聃家族不仅不构成任何政治威胁,还有一定的渊源或“亲和力”,否则曾作为我老聃“君主”的王子朝,就不会把大量象征周天子权威的历史典籍带到楚国了,而且我老聃曾作为朝天王属下的“守藏室史”曾护送典籍入楚,对楚国国脉有深切的感知。

  如果说隐士一定要在深山老林或无人之地里修道,那是后人的想象。

  我并不是神而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可能被现实环境所限制。既然我老聃是避乱而去,就不可能事先设想具体的目的地,而是哪里安全就往哪里走,能走到哪里就到哪里。

  何况史传我老莱子之遗事中,还有双亲要奉养呢!

  我必须到达一个路径简捷易行、相对安宁,能耕有所食的丰润之地,而不是穷山恶水乃至荒漠。

  至于隐士能不能藏于近都之地,也不能作书生之想。

  古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之说,我老聃隐居在那于山于市于朝都相近的蒙山之脚,正是后人所谓的“大智若愚”所在。

  或许有人还会问,我老聃隐时已年届七十,还能远奔或奉养双亲吗,老莱子“斑衣娱亲” 故事,也不过是人们追求至孝的传说而已。

  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而不是凭想当然。

  你们看,据孔子生平记载,我老聃与孔子同时且略大于他,那大不一定是非要大过二十余岁。大五至十岁也是大,也是资历老于孔子。那么按我老聃隐身上限应是公元前500年,即在庄老弟所记“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第二次“南之沛”见“老聃”之后,此时我才60岁左右,怎不可能迁行并带有七、八十岁的父母双亲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