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佛经经过翻译、校刊、刻印成西夏文佛经之后,广为散布。
一方面为西夏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另方面促使了西夏造纸业的 发展。如黑城刻印佛经用的就是当地造纸厂造的纸。
延请高僧弘扬佛法。公元1159年(夏天盛十一年),仁孝派遣使 者到西藏,延请迦玛迦举系教派始祖松钦巴。松钦巴因故未来,但派其 大弟子格西藏琐布,带佛经、佛像随使者到西夏传教,仁孝奉其为上师, 并组织力量翻译他所带来的佛经。
此外,还延请了一些回鹘僧到西夏讲经说法。如首都兴庆府的承天 寺就延请回鹘僧讲经说法,演绎经文,“没藏氏与谅祚时临听焉”① 由于西夏统治者带头崇奉佛教,修建佛寺,改建和重建石窟,购置 佛典,翻译佛经,延请高僧前来宣传佛法,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老百 姓信仰佛教,从事诸如作佛法、盖寺舍、烧香礼佛、诵经等各种佛事活 动,也就日益广泛普遍起来。
佛教对西夏的作用与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烟。佛教在西夏的广为传 播,它对统治阶级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使西夏广大劳苦大众看不清统 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反动本质,它要求劳动人民忍受各种苦难,多多行 善。要求他们深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从而掩盖 社会矛盾,引导人民脱离现实斗争。在西夏统治近200年漫长的时期里, 以党项为主体的各族,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很尖锐的情况下,之所 以很少发生较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其原因固然很多(诸如西夏统治者善 于笼络各族上层,经常注意调整民族政策,调整生产关系,以及文献记 载不全,等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与西夏统治者充分利用佛教 去麻痹老百姓的思想、限制遏制人民的反抗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发展佛教的过程中,西夏统治者延请回鹘和吐蕃高僧到西夏讲经 说法,翻译佛教经典,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夏同新疆、西藏之间的文化 交流,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西夏佛教的发展,对西夏艺术的进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众所知,佛教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书 ①《西夏书事》卷19。
法、建筑等等)进行广泛的宣传。而各种艺术形式在宣扬、服务于佛教 的过程中,同时丰富、发展了自己。由于西夏统治者和虔诚的佛教信仰 者,对佛教艺术的高度重视和提倡,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从而使西夏佛教艺术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精品,促使西夏艺术发 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三、其他宗教 西夏统治者除了大力提倡佛教外,对其他宗教也采取兼容的政策。
据有关文献记载,在西夏境内曾流传过道教。《文海》解释“仙”字为 “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长寿者”。史称: “宁明,喜方术,从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气忤而死”①。
这里所谓“辟谷”,即不食五谷而食药物以求成仙。宁明为元昊太子, 太子带头信仰道教,说明道教在西夏有相当的影响。公元1081年,宋朝 五路伐夏,当宋军逼近灵州,夏人纷纷逃难,“灵州城中惟僧道数百人”
②。这里僧道相提并论,说明灵州一带道教势力与佛教不相上下。此外, 黑水城的出土文物,诸如《易经》残本,晋人郭象所注《庄子》残本, 宋人吕惠卿所着《吕观文进庄子外篇义》,《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 经》,以及有人头像图解的骨相图,等等,都足以说明西夏道教在理论 上的根底及其在西夏宗教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至于黑水城南城外,发现有一座伊斯兰教寺庙,虽然难以确定究竟 是西夏还是元朝遗物,但即使是元朝遗物,也很难排除它受过西夏伊斯 兰教影响的可能性。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着唐古忒省(即敦煌)
“人民信奉佛教。居民大部分是土库曼族,少部分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徒 和回教徒”③。甘州城人民大多数信奉佛教,也有一部分基督教徒和回教 徒。“基督教在该城建筑了三座宏伟壮丽的教堂,而佛教徒根据全省信 徒的需要,建筑了更多的庙宇庵堂”④。这说明西夏末和元初,在沙州和 甘州一带,与佛教并存的还有景教和伊斯兰教,尽管它的势力远远不及 佛教势力之大。
第四节西夏文字 一、西夏文字的创制 关于西夏文字的创制时间以及由谁创造的,因有关文献记载相互抵 牾而产生歧异。一种意见认为创自李德明时期。如《辽史·西夏纪》云: “晓佛书,通法律,尝观太乙金鉴诀,野战歌,制蕃书十二卷, 又制字若符篆”。
这里的所谓“蕃书”,当指西夏文。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元昊时期创制。
《宋史·夏国传》云: ①《长编》卷162,庆历八年正月辛未。
②《长编》卷318,元丰四年十月庚午。
③陈开俊等合译:《马可·波罗游记》第40章,《唐古忒省》,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④陈开俊等合译:《马可·波罗游记》第44章,《甘州城,偶像的特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