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明西夏史_李蔚【完结】(13)

  第三,阻碍了西夏同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元昊对宋战争,虽然 三战三胜,然“人畜死伤亦多,部落甚苦之;又岁失赐遗及沿边交易, 颇贫之”④。既失宋朝“岁赐”,又“丧沿边交易”,使西夏本来就比较 脆弱的社会经济,更加陷入困境。

  总之,西夏对外战争频繁,在较长的时间里,破坏了其休养生息的 安定环境,妨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消耗了国力,影响了西夏社会经济 的正常发展(尤其在它的初期和后期),使本来可以发展较快的社会经 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历史的进程。

  西夏历史特点之四,是文化上的多源与儒学佛教的兴盛。

  所谓文化上的多源,即西夏文化渊源于汉族、吐蕃、西域文化,即 长期吸取这些文化的养料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以吸收汉文化的养料为 主。

  西夏文化大量吸收汉文化,同汉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 为当时西夏人所公认。西夏仁宗时的党项人骨勒茂才在其《蕃汉合时掌 中珠》一书的序言中指出: “今时人者,番汉语言可以自备,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 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番有智者,汉人不敬,汉有贤士,番 人不崇。若此者语言不通故也”。又云:“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一语道破了西夏文化同汉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西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西夏字、音乐、绘画、建 筑、雕塑等方面。如西夏字的形体明显模仿汉字,以汉字为依据,参照 党项民族语言的特点而造成,音乐深受唐宋影响,等等。

  西夏文化受吐蕃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佛教主要来源于中原, 其次来源于吐蕃;军制的最小单位为“抄”,由“正丁”和“负赡”组 成。这种“正丁”和“负赡”,来源于吐蕃的“组”和“仆役”①。至于 监军司的设立,则与吐蕃王朝,“在(其)东北和极西境地区建立的军 镇组织”②,十分类似;服饰:如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果顶,冠后垂 ①《折继闵神道碑》,转引自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①《温国文正公文集》卷38,《横山疏》。

  ②《金史》卷134,《西夏传》。

  ③《西夏书事》卷41。

  ④司马光:《涑水纪闻》。

  ①参阅王忠:《论西夏的兴起》,载《历史研究》1962年第5期。

  ②(匈)乌瑞着、荣新江译:《KHKOM(军镇):公元七至九世纪吐蕃帝国的行政单位》,《西北史地》 年第4期。

  红结绶”③,既受吐蕃赞普服饰的影响,同时也参考了回鹘可汗的服制。

  西夏文化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回鹘僧人翻译佛教经典之 上。一些着名的回鹘僧人在元昊、秉常时期,先后负责主持佛经的大规 模的翻译,对西夏文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西夏统治者早在李继迁时,就注意吸收儒学有识之士为己用,至元 昊时,除了注意搜罗儒学有识之士加以重用外,还将一些儒学着作翻译 为西夏文,从中吸取对其统治有益的东西。西夏儒学经过毅宗谅祚,惠 宗秉常及崇宗乾顺的提倡,到仁宗仁孝之时已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乾 顺、仁孝时大力振兴学校,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各种学校(包括小学、 太学、内学,等等),同时注重发展科举制度。通过兴学,发展科举, 遵孔读经,不仅为西夏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为元朝统治者储备 了很多人才。其人才之盛同辽金比较,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夏佛教的兴盛突出表现在广修寺庙和佛事活动的频繁之上。

  西夏佛寺极为普遍,“名存异代唐渠古,云锁空山夏寺多”①。这是 对首都——兴庆府(今银川市)水利发达、广建寺庙的生动写照。至于 西夏全国各地所建寺庙,几乎到处都有。有的是对佛教旧址的修葺,有 的则属新建。在众多的佛寺中,其中最着名的有兴州的戒台寺、高台寺、 承天寺、凉州的护国寺、甘州的卧佛寺,等等。

  西夏除了重修和新建了不少寺庙外,还重建和改建了不少石窟。据 有关专家统计,西夏在占领瓜、沙后,对莫高、榆林两地石窟,大约重 修和改建了70余座。这些石窟为西夏各个时期各阶层的善男信女们顶礼 膜拜,从事宗教活动的佛教圣地,对于宏扬佛法,宣传佛教的唯心主义 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西夏统治者带头崇奉佛教,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老百姓信仰 佛教,从事各种佛事活动者与日俱增。正如党项人骨勒茂才所记载: “亲戚大小,性气不同,或做佛法,修盖寺舍,诸佛菩萨,天 神地p只,璎珞数珠??供养烧香??入定诵咒,行道求修”②。

  这是对西夏老百姓信仰佛教的生动写照。我们从中看到了西夏百姓从事 各项佛教活动的盛况①。

  六、西夏的历史地位 西夏在我国古史中究竟应该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有一种观点持否 定态度。如宋末元初着名的史学家马端临云: “河西之地,自唐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 区,无复昔之殷富繁华矣。??虽骁悍如元昊,所有土地过于五凉, 然不过与诸蕃部落,杂处于旱海不毛之地,兵革之利,财货之殷富, 俱不能如曩时。是以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② 马氏不仅从经济上完全否定了西夏的历史地位,而且全盘否定了中唐以 ③《长编》卷115,景佑元年十月丁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