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嘉靖宁夏新志》卷7;李梦阳:《夏城漫兴》。
②骨勒茂才:《蕃汉合时掌中珠人事下》。
①参阅拙作:《试论西夏的历史特点》,载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民族研究》第2辑。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2,《古雍州案语》。
后所有统治过河西地区的一切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作用,这种带有严重 民族偏见的评价,显然是不正确的。
与上述观点相反,当代一些史学工作者,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去评价西夏的历史地位、程度不同地肯定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 贡献。如王忠先生认为: “西夏的兴起并不完全是消极和反动的历史逆流。在祖国各族 人民互相融合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过程中,党项族作为一个历史的 力量是有贡献的”③。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史学家对西夏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似乎都主张应 当予以充分的肯定,但究竟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肯定,则仍然是一个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肯定。
第一,西夏所进行的局部统一,为祖国西北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和 文教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并为元朝的大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
西夏自李继迁重建夏州政权之后,随着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其疆域也在不断扩展,至景宗元昊时领有22州,方圆约2万余里。至仁 宗仁孝时至少实际领有32州,方圆超过2万余里。(详前)
西夏之所以能逐步统一西北大部地区并非偶然,而是“番汉杂处”
的西北各族经过近200年的长期自然同化,不断冲突融合的结果。自唐 末开始,一直到明初,为我国第三次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 期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而世居西土“恩信孚部落”的 西夏王族——鲜卑拓跋部,利用党项羌的力量,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政治 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顺应着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在这一带经济文化 发展接近内地的基础之上,逐步消灭异己而最后完成的。
西夏的局部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元王朝的空前大统一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历史的实践表明,没有唐末五代的大动荡,大分化 及其局部统一,就不可能有宋初的统一;同样,没有辽、宋、西夏、金 的局部统一,及其又冲突又融合,以及漠北草原上的强大的蒙古部落, 异军突起,去打破宋、西夏、金三足鼎立的割据均势,也就不可能有元 朝的空前大统一。
第二,西夏的立国对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西夏对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突出表现在西夏农业的发展上。西夏 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为兴州、灵州、凉州、肃州等地,其次为横山、天 都山和马衔山一带。
西夏农业的成就概括地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采用汉族比较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知识。其农业均为木柄铁器所构成,与宋农 民所用生产工具并无二致;牛耕的普遍使用。其牛耕用二人抬杠,一人 扶犁进行操作。与内地汉民完全一样;水利灌溉发达。西夏统治者,除 了注意修复旧渠之外,还修了一些新渠,如“昊王渠”等;开垦荒地。
西夏开垦荒地,见于记载的多数在宋夏沿边毗邻之处,即用侵耕宋地的 办法,去达到扩大耕地面积的目的。其侵耕之地计有宋河东路麟州(今 ③王忠:《论西夏的兴起》,载《历史研究》,1962年第3期。
陕西省神木县北)屈野河及大理河东葭、芦境上一带。侵耕的结果,激 化了宋夏矛盾;生产了大量粮食。由于水利的兴修,各地农田及时得到 了灌溉,“岁无旱涝之虞”①,加上牛耕的普遍使用和采用汉人先进生产 技术,因此,西夏生产了大批粮食。这些粮食除食用部分外,被储存于 公私粮窖之中。西夏粮窖早在李继迁重建夏州政权之时即已见于记载, 此后,随着农业的发展,这种粮窖越来越多。粮窖的增多,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西夏农业的发展。
西夏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西夏农业的发展, 使党项族从内迁前的逐水草而居,“不知稼穑”②,到建国前的逐步农耕 化,以及建国后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这在党项族的发展史上,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次,由于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手工业商业的 繁荣,从而增强了西夏的国力,使西夏有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西夏与 辽、宋、金之所以能够长期鼎立,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西夏农业的发展, 经济上基本自给自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三,通过公私贸易,加强了西北边疆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从 而丰富了边疆、内地各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宋夏边界的安 宁。
宋夏的经济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计有定期朝贡,在宋夏沿边之处 设立固定的贸易机构——榷场,以及次一级的商场——“和市”,此外, 还有“窃市”,即宋夏沿边军民的私下交易。
宋夏文化交流,自宋输入西夏的计有佛经、“九经”(指《书经》、 《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 语》、《孟子》)、宋历和时服,等等。自西夏输入宋的属于物质文明 的计有神臂弓、夏人剑,等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