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力征服不愿归顺的部落。灵州睡泥族首领岸逋不服继迁统 治,“继迁以兵掠其七百余帐”⑥。居住于黄河以南的泥中族“旧皆内附, 继迁诱之叛,不从,数以兵侵略。”该族首领名番俄,皆移尹遇,崔保 罗等,因族帐屡遭摧毁,被迫“徙居黄河北避之”⑦。
由于继迁采取了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了统一大部分党项羌的 目的。史载: “西界蕃部不下数十万帐,始犹互相扞拒,及继迁/TITLE>兵势 寝盛,自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至■子山、贺兰山、西陇山内 外、黄河以东,诸族无不帖服。独睡泥族首领■逋不肯下??。”① 这说明除了少数党项羌部落未能统一外,大体上以夏州为中心,东北到 府州(今陕西府谷)、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一带,西南到环州(今 甘肃环县)、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一带,西到黄河两岸的贺兰山下, 北到黄河河套北端的绝大部分党项羌部落,基本上得到了统一。
二、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初步建立蕃汉联合统治 以皇族鲜卑拓跋氏为核心,党项羌上层为主体,同时吸收其它民族 上层参加的蕃汉联合统治,早在继迁袭据银州之后,即已开始。史载: “(继迁)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以张浦、(刘)
仁谦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佑、 李光允等为团练使;复署蕃酋折八军为并州刺史,折罗遇为代州刺 史、嵬悉咩为麟州刺史,折御也为丰州刺史,弟延信为行军司马, 其余除授有差”②。
这说明李继迁所建立的统治机构初步具有蕃汉联合统治的雏型,此后的 西夏统治机构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调整而逐步完善起来的。
在建立蕃汉联合统治的同时,李继迁还建置州城、创建军制、建立 官制,以及重用儒学有识之士。史载: “迁贼包藏凶逆,招纳叛亡,建立州城,创置军额,有归明、 归顺之号,且耕且战之基,仍闻潜设中官,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 士,渐行中国之风”①。
这些,说明李继迁的反宋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恢复祖宗基业,继续僻居一 隅,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统治地盘,为创建西夏国家而开基立业。
“观此作为,志实非小”②。
④《西夏书事》卷4。
⑤彭百川:《太平事迹统类》卷2。
⑥《西夏书事》卷5。
⑦《西夏书事》,卷6。
①《西夏书事》卷5。
②《西夏书事》卷4。
①《长编》卷50,咸平四年十二月丁卯。
②同上。
三、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宋战争 李继迁对宋战争,自公元982年至1003年,首尾22年,大体可以 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至986年,首尾5年。
即自李继迁奔地斤泽到降附辽朝。这是李继迁对宋战争的准备阶段。在 这个阶段里,李继迁在军事上处于守势。
公元982年十一月,继迁利用地斤泽的有利地形,竖起反宋旗帜, 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对宋战争。由于这时的力量对比为宋强夏弱,因此, 往往被动挨打。如公元984年(雍熙元年),继迁遭到夏州知州尹宪和 都巡检曹光实的偷袭,“斩首五百级,烧四百(《宋史·太宗本纪》作 一千四百)余帐,获继迁母、妻及羊马器械万计,继迁仅以身免”③。公 元986年(雍熙二年)五月,李继迁与宋将王侁战于浊轮川(今陕西神 木县北),大败,损失士卒5000,继而又遭遇到宋内客省使郭守文和夏 州知事尹宪的合击,死的死、散的散,投降的投降,其兵力几乎丧失殆 尽。为了重振旗鼓,积聚力量,继迁及时采取了两项对策:第一,联辽 抗宋。继迁在对宋的斗争中连连失利,深感不借助外力,难以抗宋,他 与其部下计议道: “吾不能克复旧业,致兹丧败,兵力单弱,势不得安。北方耶 律氏(指契丹)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①。
公元987年(雍熙三年)二月,继迁派张浦为使臣,“持重币至契 丹请附”。②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辽圣宗耶律隆绪犹豫不决。西南招讨使 韩德威建议道: “河西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抗刘汉,致大军援 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③。
辽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 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为了进一步获得辽的支 持,不久又亲自向辽请婚,辽“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 李继迁”③,并赠马3000匹。继迁与辽结盟联姻,对西夏与辽都有好处。
对继迁来说,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慑力量。“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 输牲畜者日众”④。对辽来说,“既得继迁,诸夷皆从”⑤。
第二,秘密联合李继捧共同反宋。李继捧献地归宋后,虽然已被加 官晋爵,但其归宋并非本意。宋太宗为了使其更好地效忠宋王朝,曾采 纳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新授李继捧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名 赵保忠,让他重返故地,以图继迁。继捧深感进退两难,于是派人暗中 与李继迁相勾结。继迁为了达到与继捧联合反宋的目的,派人以投靠契 ③《长编》卷25,雍熙元年九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