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夏书事》卷4。
②同上。
③《辽史》卷12,《圣宗本纪》。
③《辽史》卷12,《圣宗本纪》。
④《西夏书事》卷4。
⑤《辽史》卷82,《耶律德威传》。
丹,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永镇夏州为诱饵,鼓动继捧附辽反宋,继捧心 动,表示愿意投靠契丹。契丹授他为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开府仪同 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复本姓。李继捧附辽与继迁联手 反宋,使继迁如虎添翼。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出兵攻占绥、银、庆、 原(今甘肃镇原县)诸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虽然,这些被攻占的 州县不久在宋军的强大反攻之下,得而复失,但却大大增强了李继迁的 声势。
第二阶段:自公元987年(雍熙四年)至公元991年(淳化二年)
首尾5年。即自李继迁攻取夏州至降服于宋。这是继迁进行试探性进攻 的阶段。
公元987年(雍熙四年)二月,李继迁乘宋辽交兵的大好时机,出 兵攻打夏州,知州安守忠率兵3万出战,继迁于夏州西北的王庭镇(今 内蒙古乌审旗西南)设伏以待,“大败守忠兵,追及城门而止”①。
公元990年(淳化元年)十月,李继迁又一次对夏州发起进攻,未 能攻下,恰在这时,党项羌内部发生分裂,其部下指挥朗吉等,“潜相 携■”②,即偷偷相约背离继迁。宋朝利用其内部不稳定,派重兵进行反 击。继迁走投无路,请降于宋,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
第三阶段,自公元992年(淳化三年),至995年(至道元年), 首尾4年。即自攻占银州至袭击清远军。这是继迁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进 行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继迁虽然没有停止对宋朝的军事行动, 如公元993年(淳化四年)四月,继迁以李大信为蕃部指挥使,率军入 寇庆州。公元995年十二月引契丹兵攻府州,以及攻掠宋沿边诸州,但 其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积粟练兵,为夺取宋朝西北的军事重镇 ——灵州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自公元996年(至道二年),至1002年(咸平五年), 首尾7年。即自继迁开始围攻灵州,至灵州失守。这是继迁竭尽全力攻 占灵州的阶段。
灵州之战:灵州位于兴庆府的南面,在黄河与浦洛河交汇之处。其 地形险要,“大河抢流,群山环拱”①,“北控河朔,南引庆、谅,据诸 路上游,扼西陲要害”②。灵州为宋朝咽喉,“西北要冲”③,“西陲巨 屏”④,其地域辽阔,宜农宜牧。“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 草木茂盛,真牧放耕战之地”⑤。灵州文化发达,人材辈出,“文臣武将, 产于该地者代有其人”⑥。争夺灵州对于西夏和宋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 义。对继迁来说,如能攻占灵州,那么,他就可以“西取秦界之群蕃, ①《西夏书事》卷4。
②《西夏书事》,卷5。
①《嘉靖宁夏新志》卷3,《学校》。
②《西夏书事》卷7。
③《宋史》卷266,《李至传》。
④《宋史》,卷277,《刘综传》。
⑤《长编》卷44,咸平二年六月戌午。
⑥《嘉靖宁夏新志》卷3,《学校》。
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⑦。对宋朝来说,如能守住灵州,“则足以 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扞蔽”⑧。如果灵州失守,“则缘边诸郡皆不可 保”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鉴于灵州的战略意义极端重要,宋朝政府为了守住该地,早就做了 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主要准备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以裴济为灵州知州 兼都部署,让他在那里“谋缉八镇,兴屯田之利”①,积粟练兵,长期固 守;自陕西关中等地运去大批粮食,如太宗命白守荣、马绍忠率领兵护 送陕西刍粮,“分三番抵灵州”②;让大臣就灵州弃守的得失利弊展开辩 论。史载: “今之议边事者不出三途:以灵武居绝塞之外,宜废弃之,以 休中国飞挽之费,一也;轻议兴师,深入穷追,二也;厚之以恩, 守之以信,姑息而羁縻之,三也”③。
但实际上大臣们发表的意见,并非只有上述三种。经过激烈的辩论,宋 政府权衡利弊得失,最后决定“固守灵州”,推行“联蕃制夏”之策。
即联合凉州吐蕃、甘州回鹘,以及贺兰山的大凉、小凉和秦陇以西诸戎④ 等等,要求他们配合宋政府讨伐继迁;增兵灵州。如公元1001年(咸平 四年)以马步军都虞候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张凝为副都部署,率领 步骑6万,增援灵州⑤。
正当赵宋君臣在灵州弃守问题上犹豫不决,和采取一些防御措施、 行动迟缓之时,李继迁早已抓住战机,当机立断,发动了一系列的旨在 夺取灵州的战斗。
李继迁夺取灵州的战争前后计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996年(太宗至道二年)。这一年的五月,李继迁率 领1万余人,进攻灵州。宋太宗为了守住灵州,“躬自谋度,未尝宁息”
①。他以李继隆为灵环十州都部署,并于同年九月,下令兵分五路,增援 灵州。命李继隆出兵环州,范廷召出兵延州(今陕西延安市),王超出 兵夏州,丁罕出兵庆州,张守恩出兵麟州,但进军的结果,因“请将失 期,士卒困乏,相继引还”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