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6年(天庆十三年)正月,“天资暴狠,心术险鸷”的安全 在纯佑母罗太后的支持下,“废纯佑自立”,改元应天。三月,纯佑“死 于废所”①,年30,谥曰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七月,罗太后 遣使至金,上表道:“纯佑不能嗣守,与大臣定议立安全为王”②。请求 金朝予以册封。金朝遣使询问废立原因,罗氏再一次上表请封。这样, 金主才答应册封安全为夏国王。安全继续依靠金国,抵御蒙古的入侵。
二、蒙古的兴起及其对西夏的入侵 公元11—12世纪,在蒙古高原的辽阔土地上,居住着塔塔儿部、克 列亦惕部、翁吉剌惕部、汪古部、乃蛮部、斡亦剌惕部、蔑儿乞部、林 木中的百姓、蒙古部等9个部落。史书上将这9个部落统称之曰“蒙古 诸部”。
这些部落长期以来,互相侵犯和混战,严重阻碍了蒙古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结束这种混战的历史要求。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 纪初,蒙古部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在被蒙古贵族推选为汗之后,随即着 手于蒙古高原的统一。他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首先消灭了蔑儿乞。
接着消灭了塔塔儿,然后又打垮了克烈部、乃蛮部,剩下的部落望风归 ①《西夏书事》卷39。
②《西夏书事》卷42。
①《金史》卷134,《西夏传》。
②同上。
降,从而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统一。
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之后,于1106年(夏天庆十三年,蒙古成吉思 汗元年)于斡难河即汗位,建立蒙古国家。全蒙古贵族给他上尊号为成 吉思汗①,建都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国家不久,便发动了西征和南侵。而南侵的矛头首先对准作为金国的屏 障——夏国。
蒙古的侵夏战争,早在桓宗纯佑统治其间即已开始。公元1205年(夏 天庆十二年),铁木真在消灭乃蛮部后,为了追击逃亡的亦剌哈桑昆, 率领骑兵向西夏进军。三月,蒙古军攻破西夏的吉里寨②。并纵兵掠瓜、 沙诸州。“纯佑不敢拒”③。蒙古兵退后,纯佑修复被战火摧毁的城堡, 并将首都兴庆府改为中兴府。
公元1207年(夏应天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年)九月,成吉思汗借 口西夏不纳贡,再次发兵攻占西夏的兀剌海城(一作斡罗孩城,位于阴 山西,狼山北)。夏右厢诸路兵奋勇抵抗。蒙古兵攻掠5个月后,因军 粮匮乏,于次年二月退兵。
公元1209年(夏应天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四年),成吉思汗亲率大 军自黑水城(哈剌和托)北兀剌海关口突入夏境。夏襄宗以其子承祯为 元帅,领兵5万奋力抵抗,蒙古兵发起猛烈的攻势,夏兵大败。副帅高 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蒙古军再攻兀剌海城,俘获夏太傅西壁讹答。
七月,蒙古军乘胜进抵中兴府的外围要隘——克夷门。该处地形险要, “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不可登”④,夏襄宗派嵬名令公为统帅,领 兵5万迎敌。夏军初战获胜。双方相持两月,蒙古兵乘夏兵懈弛之机, 设伏以待,遣游兵诱战,夏兵战败,嵬名令公被俘。克夷门险隘被攻占, 蒙古兵进抵中兴府城下。
中兴府陷入重围,夏襄宗亲自登城激励将士守御。蒙古兵见中兴府 一时无法攻破,于是引黄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极多。襄宗遣使向金 求援,金文武臣僚主张立即发兵夹击蒙古。金主卫王允济却说:“敌人 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①,拒绝出兵。中兴城垣被水淹浸,即将倒塌; 适逢外堤溃决,水势四溃。“蒙古兵眼看也遭水淹,于是主动撤兵。撤 退时,释放西壁讹答入城招降,“夏主纳女请和”②,蒙古兵解围而去, 并放回嵬名令公。
第二节夏金战争 一、夏金关系的破裂 自公元1124年(夏元德六年,金天会二年),夏金议和,西夏依附 金朝,到公元1210年(夏皇建元年,金大安二年)夏金关系破裂,双方 ①成——强固有力,吉思——多数,汗——皇帝。意为大多数人强有力的皇帝。
②有的书认为在河套之北,也有的认为不是,待考。
③《西夏书事》卷39。
④《西夏书事》卷40。
①《西夏书事》卷40。
②《元史》卷1,《太祖本纪》。
维持了86年的宗主关系。在这期间,两国虽然偶尔也兵戎相见,如公元 年(夏乾佑二十一年,金明昌元年)十二月,仁孝因夏金贸易问题 发生矛盾,发兵侵金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和石州(今山西离石)等地, “大掠人畜而还”③,但从总体上去看两国基本上维持了互通有无,互相 支持的友好关系。
公元1210年(夏皇建元年,金大安二年)八月,夏襄宗发兵万余骑, 攻打金葭州(今陕西佳县境)从而意味着两国关系的破裂。其破裂的原 因有二:第一,蒙古围攻中兴府,夏襄宗向金求援,金拒不出兵相救。
这是夏金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第二,西夏统治阶级已从贪图安逸保守 发展到腐化堕落。在国内生产停滞,社会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连年入侵 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必须对金实行经济掠夺,来满足党项贵族的贪 欲,于是附蒙侵金。这是夏金关系破裂和战争的根本原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