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任得敬分裂夏国及其失败 公元1170年(乾佑元年)五月,任得敬进一步胁迫仁孝分割夏国, 仁孝被迫将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划分给任得敬。并派左枢密使浪讹进 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去奏报金国,代得敬请求封册。金世宗征求群臣意 见,尚书令李石等认为“事系彼国,我何予焉,不如因而许之”。但世 宗以为不可。他说:“有国之主,岂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逼夺, 非夏王本意”③。于是拒绝册封,退还贡物。八月,任得敬因遭金国反对, 便秘密派人与南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取得联络,相约夹攻金人。虞允文 所派的密使被夏兵捕获。仁孝发觉任得敬图谋不轨,“疑其有异”于是 在金朝支援下,命弟仁友等立即逮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同时,又用计 ①《西夏书事》卷36。
②《西夏书事》卷37。
①《西夏书事》卷37。
②同上。
③《金史》卷134,《西夏传》。
将任得敬及其党羽捉拿归案,“得敬以谋篡伏诛”④。
任得敬分裂夏国的阴谋失败后,仁孝任命斡道冲为中书令,不久又 升为国相,夏国也因此转危为安。
三、任得敬分裂夏国的原因及其与没藏氏、梁氏专权的异同 任得敬分裂夏国是西夏历史上的大事件。它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崇 宗乾顺以来推行“尚文重法”以儒治国路线方针所招致的后果。“尚文 重法”固然可以促使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党项族的文化水平,但 随着西夏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党项人汉化的加深,党项贵族也就日益 “以奢侈相高”,贪图安逸享受,逐渐失去昔日“俗习功利,尚忠勇”①, 能骑善射的武风,变成一个文弱的统治者,从而使夏国统治力量削弱, 给任得敬这样的汉人军阀拥兵分国以可乘之机。
从性质上看,任得敬分裂夏国,与没藏氏专权、梁氏专权,虽然同 属外戚干政,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但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分 析,则有以下三点不同之处。其一,谅祚统治时期的没藏氏专政,与秉 常统治时期的梁氏专权,是属于党项族内皇室集团与后族集团之间的矛 盾斗争,而这次以仁孝为代表的统治者,同“非我族类”②的以任得敬为 代表的任家党之间的斗争,多少体现了党项贵族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番汉联合统治内部番汉之间的矛盾;其二, 无论没藏氏还是梁氏,均是利用“孤童幼弱”去窃取军政大权的。而任 得敬分裂夏国是利用仁孝的忍辱退让,软弱可欺;其三,无论没藏氏和 梁氏擅权,均有母后做靠山。而任得敬专权分国,太后任氏,不但未予 支持庇护,相反,曾多次进行劝止。“得敬恃权,多行不法,太后屡戒 不听,且以盛满为忧”③。并因为忧伤过度而卒。
总之,通过对任得敬分裂夏国事件的分析,不难看出仁孝时期虽然 西夏社会经济文化十分昌盛繁荣,但此时的统治阶级已经从进取走向保 守,军事力量开始变弱。党项贵族日益走向腐化堕落,在其繁荣昌盛的 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
四、对仁孝的评价 仁孝即位初期,虽然由于自然灾害和西夏农、牧主对人民封建剥削 的加重,激起了哆讹等领导的番部起义,但仁孝却能及时接受起义教训, 采取了诸如放粮赈饥、减免租税等安抚措施,从而使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有利于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采取安抚措施的同时,仁孝继续推行“尚 文重法”的立国方针,内兴改革,外和宋金,振兴文教,崇儒学,禁奢 侈,厘定法律。使夏国“典章文物,灿然成一代宏规。盖几轶辽、金而 上下之矣”①!这些,我们应当充分肯定。
至于任得敬分割夏国,仁孝不能辞其咎,因为这与仁孝的一再忍辱 ④_________《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西夏书事》卷37。
②《西夏书事》卷36。
③同上。
①《西夏书事》卷38。
退让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总之,仁孝是西夏历史上一位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人物。第六章西 夏国家的衰亡 公元1193年(乾佑二十四年)九月,仁孝卒,年70。谥曰圣祖皇帝, 庙号仁宗,墓号寿陵。长子纯佑立,时年17岁,是为桓宗。
桓宗纯佑是西夏历史上“能循旧章”的“善守”之君。在他统治期 间,竭力奉行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的方针,并且收到了“四郊 鲜兵革之患,国无水旱之虞”①的较好效果。但此时的西夏已经由盛转衰。
“夏叶中衰,于是乎始”②。这时的漠北蒙古异军突起,正在打破西夏、 金、宋的割据均势。因此,蒙古的强大,严重威胁着夏国的安全。加之, 自襄宗以后,皇位更替频繁,以及统治者由附金和宋转为附蒙侵金,削 弱了夏国的力量,因此,自桓宗开始,夏国逐渐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已 经初见端倪,每况愈下。
第一节纯佑被废与蒙古入侵 一、纯佑被废与安全自立 公元1196年(天庆三年)十二月,仁孝弟越王仁友卒。仁友在挫败 任得敬分裂夏国的斗争中立有军功,因此,其子安全上表请表彰其父之 功,并让他承袭王爵。纯佑不许,并将他降封为镇夷郡王,安全因此怀 恨在心,伺机篡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