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业: 西夏陶瓷业,除少量高级瓷器自宋朝输入外,大部分为自己烧造。
从考古出土的陶瓷看,西夏烧制的瓷器产品计有白瓷碗、白瓷盘、酱色 瓷碟、玉壶春瓶、瓷砚、瓷人头像、白瓷碟、白瓷高足碗、白釉瓶、酱 黑釉瓷碗等的碎片和酱褐釉剔花瓶等。这些瓷器虽然不乏佳作,如 ⑤晁补之:《鸡肋集》。
①包拯:《包孝肃奏议》卷9。
②《长编》卷146,庆历4年正月庚子。
③《长编》卷165,庆历八年十月丁亥。
年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敏盖村发现的酱褐釉剔花瓶两件,瓶身刻有牡 丹花纹,造型凝重大方,是西夏陶瓷工艺中的佳品①,但大多数瓷器,胎 质欠细腻,器形单调,技术上比不上宋瓷。
砖瓦业: 瓦为建筑的基本材料,西夏民间房屋,俱为木柴结构,不用砖瓦, 但皇宫官署,贵族官僚邸宅,均用砖瓦建筑。随着砖瓦需求量的增多, 西夏后期统治者对砖瓦生产十分重视,设“砖瓦院”机构来专门管理砖 瓦生产。从建国后对银川市西夏帝陵区的发掘遗物看,建筑材料实物有 砖、瓦、鸱吻、龙头、兽头,等等。砖有条砖、方砖两种;瓦分板瓦和 筒瓦,其中筒瓦有青灰和琉璃二种;而琉璃瓦又有深蓝与深绿两种颜色。
当有兽面纹与花卉纹、虎头纹滴水等等。鸱吻有绿琉璃和青灰二种。这 些砖瓦等建筑材料,均为就地烧制,这从陵区东部边缘发现的数十座西 夏砖瓦和石灰窑址可以看出。
玉器加工业: 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的沙州一带。如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四 月,“曹宗寿遣使以良玉名马来贡”。公元1050年(宋皇佑二年)“沙 州骨笃末似婆温等来贡玉”①。这些贡玉虽然没有新疆和阗玉那样有名, 但它证明河西走廊沙州、肃州一带产玉并有玉器加工业。
金银制造业: 西夏统治者为了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在其中央的十六司机构 中,设有文思院,专门管理金、银、犀、玉等高级用品的制造。从 年以来出土的大批金银器看,表明西夏手工业匠人比较熟练地掌握了 铸、锻、焊、抛光、切削、钻孔、鎏金等工艺技术。如1976年,宁夏灵 武发现的一批银器中,有曲腹钵、敞口碗、盒等,造型轻巧,外表光莹、 厚薄均匀。有的器底有线雕卧牛图案,有的钵、碗内底有墨书西夏文, 注明器物重量②,等等。
此外,西夏手工业还有造纸业(西夏统治者曾设造纸院来管理造纸 业)以及作为家庭副业的酿酒业(采用蒸馏酿酒法),等等。
二、手工业生产者的身份 西夏手工业无论官营、民营其生产者都不是奴隶。以凉州手工业者 为例,如《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碑文最后,将刻碑,修塔工匠的名字 诸如任遇子、刘狗儿,等等,与官员、僧侣并列刻于碑上,说明其匠人 的身份属于一般的老百姓。至于民营手工业者的身份,《马可波罗游记》 云: “(凉州)当地居民经营商业和手工业”①,既然从事手工业者 为一般“当地居民”,其非奴隶明矣。
第四节西夏的商业 ①《内蒙古文物古迹简述》第59页。
①《宋会要辑稿》第198册,《蕃夷》5之3。
②《宁夏石坝发现墨书西夏文银器》,《文物》1978年第12期。
①陈升俊等译:《马可波罗游记》第51章,《凉州王国》。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西夏的商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西夏 商业分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两类,现分述之。
一、国内商业 西夏国内商业的有关史料,不仅缺乏而且零星。但仅从有限的材料 中也能看出国内商业的概貌。
城市商业 西夏国内商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城市商业的繁荣。如《凉州修护国 寺感通塔碑》云: “况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凑交会,日有千数”,“众 匠率职,百工效技”。
反映了远道而来的客商、工匠、官僚地主、香客②云集武威的盛况。
同时,一些城市商人,为了获取厚利,往往不辞劳苦到外地经商。
如西夏《瓜州审判案》残卷记载瓜州商人,“有铸银近万,乃持裂用, 诸处为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为了使他们的每笔生意一本万利, 避凶趋吉,往往借助占卜。如武威地区发现的西夏文卜辞中有“辰日买 卖吉”,“戌日得倍利”③,等等。
在频繁的贸易活动中,往往因为发生侵夺伤害之事,而诉诸法律。
《瓜州审判案》残卷,记载公元1071年(夏惠宗国庆二年),西夏瓜州 地方官管理审判因商贾买卖牲畜,交换缯帛,以致发生了侵夺伤害的案 件。残卷上记录有“今更间种异头裂伤”、“侵马者、夺马者”、“侵 马驴已卖许四□缯量三十二?.”,等等。反映了瓜州地方在频繁的交 换中,个人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得不到保障,那些受害者,被迫到 地方官那里去告状,以便借助法律去惩治为非作歹之人。
国内商业市场交易的商品最常见的计有粮食、布、绢帛、牲畜、肉 类,等等。如在宋夏战争期间,由于“岁赐”、“和市”断绝,物价飞 涨、价格昂贵,“今贼中尺布可直钱数百”①,“一绢之值,为钱二千五 百”②,“匹帛至直十余千”③。仁孝时,国内饥荒,“民间升米百钱”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