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北又询问了几句闲话,就吩咐他们先去休息。
晌午,泉北来到望海堡中央的一块空地上,大约有四五百平方,此时这里已经有人在这里支起了几个窝棚,而几个健妇正在里面忙的不可开交,泉北将这里当做众人的露天食堂,一日两餐,都是到这里就餐。
众军户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吃饱肚子。
泉北为了让众人能吃饱肚子,都有力气,成年男子一餐可领粗面馒头两个,稀粥一碗,肉汤一碗,而女子和孩童则是馒头一个,稀粥和肉汤掺杂一碗。而前些日子捕获的野猪,也没有浪费,除了当日被吃掉大半,泉北吩咐几个妇人将剩下肉风干凉起,而猪骨头全部用来炖汤给众人补充营养,每次放入些许风干野猪肉,虽是有些显得寒酸,但在此刻吃在众人嘴里都是十分香甜。
孙福的婆娘李氏正站在两口大锅前,为众人盛粥舀饭,她大声说道:“你们能吃饱喝足,可不要忘了周大人的恩德啊!”
众人纷纷应是,纷纷朝着泉北所在的地方磕头谢恩。
而那些新来的渔户更是感动不已,他们已经多日未曾吃饱过饭了,此时不仅能吃饱,而且还有肉汤,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都是跪倒在地口称泉北仁德。
泉北走到这些渔户中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香甜的喝着腊肉骨头汤,走过去问道:“老人家,尔等从何而来?在此生活可是习惯?”
老人一看到泉北的官袍,连忙放下手中碗筷,跪下磕头道,“回官爷的话,小老儿同众乡亲都是从辽东逃难至此,本都是世代渔户,可惜那鞑子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有了活路这才逃亡山东。小老儿代众乡亲谢大人赐饭活命之恩那。”话未说完,已是老泪纵横。
泉北心中也是深深悸动,“老丈快快请起,尔等可愿在此充为军户,与周某一同经营这望海堡?周某可为众乡亲分发田地房屋,并照顾众乡亲温饱。”
众渔户听到纷纷跪倒,口称愿意。泉北的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老丈,尔等可还有下海捕鱼的本领?”泉北问道
听到此处,这老人立刻恭声道:“官爷,小老儿这些人都是祖传的手艺,只要有几条粗制的木筏,就马上可以为大人出来捕鱼。”
泉北哈哈大笑。
第13章 分田
更新时间2012-9-25 16:33:29 字数:2549
土地自古就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东西,士农工商,农业还要排到工商的前面。
如果问我古人对土地的看重程度到底有多严重么?那我可以告诉你,应该跟现代女性结婚前对房子的看重差不多吧!
崇祯七年十月初,望海堡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分田运动,按照人口的多寡,军户们每户最少可以分得十亩土地,多者可以分到二十余亩,而渔户们每户也可最少分得五亩良田。!
胶东南之地,本来土地就十分肥沃,水系充沛,只要是能有足够的人力,在平常年景下自给自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泉北前世家乡就在这一块,对此自是心中有数。
周泉北在众军户的簇拥下,来到田间地头,对孙福道:“孙大哥,丈量土地你带人去办,记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乡亲们都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他们吃亏!”
“周头,请放心,小人省的。”言罢,便带着众人开始了土地丈量。
泉北站在高处,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人们,心中也是感慨。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程度真的超乎想象。后世有句话说道,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啊。而在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肯定是土地。
望海堡周围方圆数十里足有近千倾良田,只是现在堡内人口稀少,这些土地不可能全部耕种,所以泉北只选择离堡子比较近的,让军户们耕作。
整整忙活了一天,丈量土地的工作才算完成,由泉北亲自登记造册,这样也算是有了法律依据。
看的出众人都是疲惫不堪,但很显然,他们更多的脸上呈现出幸福的神色。明代后期,军户们几乎都已经沦为军官们的奴隶,生活毫无保障。此时,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众人都是兴奋不已。
时间已经进入十月份,恰巧赶上小麦最后的播种季节。泉北怕贻误了播种时机,亲自带头开始了垦荒种田。
原本当宝贝养在堡子里的十头耕牛,现今也被牵了出来,每三户可以公用一头牛,众人都是热情高涨,几乎不用泉北命令,都是分外的卖力。
连周母和晶儿都是十分兴奋,早起晚睡,活跃在田间地头。此时的望海堡,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午的阳光十分毒辣,泉北怕母亲身体受不了,连忙把母亲扶到阴凉处,然周母却是不依,“北儿,为娘不累,能在自己的田里种上庄稼,娘心里是真的高兴,以前咱们在卫所,本来分到的田地就少,收成的十之八九又都要上缴,娘还记得那年过年,你还小,家里实在是没有粮食了,娘厚着脸皮东边求求,西边借借,好不容易凑了半斗米,就着野菜根子熬粥,好不容易才撑了过来。娘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我儿平安长大,成家立业,你爹在九泉下也能瞑目了啊!”说完大声抽噎起来。
泉北的眼泪也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娘,您放心,以后咱再也不用过那种苦日子了,我要让您享尽天下的富贵。”泉北用力握紧了拳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