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_侯门十三少【完结】(7)

  2、连曹操都没甚办法的吕布军,已经沦落到在[乘氏]被“县人”李进所破的地步了——只能有1个解释,就是在那段蝗虫期间,吕布的军队大量逃散,战斗力已经急剧下降

  可见,吕布是深受缺粮之苦的,而同时他有理由认为,如果有充足的粮草,他吕布是可以和曹操相抗衡的(这里我们顺便提1下,同样缺粮的曹操,是在袁绍的支持下获得打败吕布的资本的,在他粮食耗尽的时候,尽管他拒绝了袁绍的连合建议,但是袁绍还是给予了曹操以支援,这就是后来曹操在被朝廷任命为大将军之后,“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的缘由

  曹操很强,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吕布并不认为刘备有很强的实力——这从他让收留他的刘备“外然之而内不说(悦)”的“称其为弟”可以看出点端倪——即,吕布完全不认为刘备能够对抗曹操,而同时曹操又非灭他吕布不可,这样,吕布有必要考虑以自己的力量来抵御曹操——就在这个时候,袁术的信来了

  袁术的信内容很长,但最关键的话仅在于这句:“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

  真是1语道及吕布军的命门——吕布不愁武将武力低,不愁文官智商低,只愁没粮食,就更别说袁术允诺的其他“兵器战具”了,so,袁术这封信的诱惑是极大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充足的军粮,有了可以当袁绍用的袁术这个外援,吕布是完全可以和曹操1较短长的,所以,最终吕布出兵袭取下邳,解了袁术之围,也完成了他的第4次反覆,也是吕布1生中最后的反覆

  但是我们不禁要说,表面宽大而内心对吕布戒心十足的刘备,完全不能成为1个称职的盟友——他仍然有些以为吕布是落魄地来投奔他的,认为称呼他为弟就是不尊重他的表现——这样,吕布袭取下邳为了获取充足的军粮与袁术的外援,为了本军团的利益而对1个不称职的盟友发动袭击——还是并非很不道义的袭击(吕布保护了刘备的妻小财产不受侵犯),在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乱世,难道不是正当的吗?

  可惜,吕布的错误在于,他在听信陈宫与听信陈登以及自己的判断之间摇摆不定——他不该在曹操没对刘备与袁术造成威胁前就对刘备与袁术下手,最后导致树敌太多——最大的错误,不该和曹操联手,曹操不是刘备袁术之流可比的,刘备、袁术都不能威胁吕布,只有曹操袁绍能——

  事实上,在此之后的不久袁绍就会南下了,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候如果吕布袁术未灭,绝对是曹操袁绍联手对付刘备吕布袁术的局面,可惜啊可惜,刘备吕布袁术3家内耗完全被曹操有意(比如驱虎吞狼之计等)or无意地利用了。

  最终结论,吕布杀丁原可算是1次反覆,是该予以谴责的,但其后的3次,并算不上反覆——就算是反覆,也是被逼的——无论是袁绍的故意逼迫还是刘备的无意逼迫。

  被埋没的名将——高顺

  更新时间2011-2-5 18:35:46 字数:3060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英雄记》

  高顺--历史笔下漏掉的名将,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个深思远虑使谋化策的谋臣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素书》说:“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一点,高顺做到了。

  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阵营。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仍然不重用高顺。吕布和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没有象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没有象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