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衙内新传_斩空【完结】(1179)

  除此之外,蔡京献宝也不是一次两次,比如改六玺为八宝,后来又弄了块玉,给徽宗作定命宝,再加上真宗时出土地传国玺,现下大宋皇帝地戳子足足有十块之多,这还是官方认定地,不算赵 自制的那些私章。已然这么多了,别人想要再献宝,这名目也不大好想,加上高强在朝中时,向来是有意打压这等取巧求官之人,譬如上次陪赵 逛博览 会,官家看中了一盘北珠,也被高强花言巧语哄得自己掏钱买下来,旁人鉴貌辨色,这风也就不大吹了。

  哪晓得今天,燕青这位刚刚入朝为官不过百日地新贵宠臣,居然又弄出一块宝来!

  赵 是看到燕青就喜欢,当下也不问臣僚,兴致勃勃地道:“卿家博雅君子,善识古物,既是卿家以为此物非常,自当进献,朕赦你无罪便是。那献宝之人何在?”

  燕青谢过皇恩,便说那人就在禁门外相候,赵 忙命中官趋出,前去招引。

  不大功夫,中官领着一人上得殿来,那人一身布衣,显是平民,一脚踏进殿门来,头也不敢抬,一骨碌趴在地上,没命价只懂得叩头,口中只是呼万岁不已。

  赵 问了几声,那人期期艾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赵 不得要领,便着燕青去问。燕青得了圣谕,便上前向那人手中取了一块玉圭 来,呈到赵 御座前。

  赵 忙取了来看时,见这块玉圭上尖下方,好似升朝官的笏板一 般,只是格外厚些。上下大约一尺来长,其色深黑,中间隐隐透出红 光,握在手中温润细滑,对着光略一倾斜,只觉得流光溢彩,若是移到不见光处,它却又好似一个黑洞般,几乎要把人眼球都吸进去似的,形制材料,均与寻常所见之玉大相径庭。

  赵 看了半晌,不得要领,便向燕青道:“不知卿家果以此物为何宝物?”

  “臣察其形制,证诸典籍,唯一能与之形容相符者,非大禹元圭莫属!”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都是倒吸一口凉气:不得了,大禹宝物啊!

  第二十一章

  于现代人来说,大禹是一个历史人物,读过上下五千 读物的都知道,什么父子相继治水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啥啥的。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绝大多数人对于大禹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这种小学生文库的水准上。

  可是实际上,大禹是一个与儒家理想国的“三代之治”紧密相连的人物,所谓唐尧以上古之圣王,不可得而法,下则法三代也。翻阅儒家的典籍,三代基本上算是一个关键词,其地位大约类似于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现今的君臣们应当努力达致的目标,大凡有人说到现今怎么怎么不对,印证的反例通常都是三代以上如何如何。

  有意思的是,即便对于大儒们来说,这三代也很难指定到底是哪三代,一般说法都是指的尧舜以下的一段历史时期,但又不是夏商周三 朝,因为三代是好的时候,好的时候怎么会有暴君,怎么会出现两次革命呢?但是不管哪种说法,大禹属于三代之王,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疑问的。

  现今居然有人献宝,居然说是大禹王的元圭!满朝君臣俱是饱读典籍之人,平常说话都能把三代挂在嘴上的,哪里看不出这个东西有多重要?

  赵 心中亦是惊喜,他自然不是儒家经典的信徒,儒家要求皇帝是应该损己身而奉天下,恭俭爱民,赵 偏偏是爱热闹爱享受爱花钱,虽然不至于象明朝某些皇帝那样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但是跟儒家的皇帝标准是相去甚远地。

  可是世人就是这般矛盾。他越是不符合这种标准,就越是想要标榜自己合格。其掩耳盗铃之心态,皇帝和常人也没多大分别。今年收复燕云之后,群臣业已拍过一次马屁,要给他上尊号,赵 当时就已经是心痒难搔,不过本朝皇帝还没有生前受尊号地先例,即便是仁宗皇帝。也是一般,赵 再大终究不敢大过祖宗去。因此当时是捏着鼻子推辞 了。当然这种谦逊的美德也得到了大臣们地一致褒扬。可是在赵 心中,他却着实是想有人能拍一记令自己舒服无比的马屁的。

  现今燕青在朝堂上这么一亮宝。赵 心里顿时就起意了。但凡学过儒家典籍的,上古三王是必修课,元圭这名字还真不陌生。尚书中有舜典。写明了帝舜赐元 予大禹。用以表彰他治水之功。倘若这元 果真能认定是大禹之宝,那么此宝非人力所为。殆天授也,赵 受之正是顺天应人,无需顾忌。也不用给祖宗面子了。祖宗面子再大。大不过三王和天意吧?

  可以说,在见到这块玉圭的第一刻起。赵 就已经下定决心。这东西朕要了!

  高强站在左班首。看到赵 的眼神死死盯在那块玉圭上时,已知自己所谋必成。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徽宗朝确实有上元 这档子事,其时乃是政和二年。主事者乃是蔡京。然而自他登朝以来,政和年间地朝堂格局早已大变,蔡京当时已经被贬出京。这元圭自然也就没人献上了。

  今番高强想要让燕青上位。最快的办法就是立一个大大地功劳。而对于赵 这种皇帝来说,最大地功劳不是安邦定国。而是能顺他的心意,你让他爽了,他就会让你爽。于是便命燕青去翻实录,果然发觉政和二年河东路有民王景文献玉圭,只不过当时没人借题发挥,也没当回事,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下来,可怜那王景文带着在汴梁一住几年,无人闻问,连回乡地盘缠都没有,抱着一块玉圭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 喝,连典当都不敢,万一哪天朝廷想起这档子事来,又要纳宝了呢?虽不比春秋时 和献宝的苦楚,这几年的日子也够难熬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