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访明确有其事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人挖了出来,一看玉 果然在,不由得大为钦佩高强地记忆力,当即回家去翻古书,作了几天功夫,自觉万无一失了,这才领了王景文前来献宝。
当时赵 取过元圭来,只在那里翻来覆去地看,口中啧啧赞叹,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他这般作态,自然是想要有眼光地大臣看出他的心意,跳出来支持燕青,将这块也不晓得什么来历的玉圭验明正身,一口咬定就是大禹元圭。
从来皇帝地身边,都不会缺少善伺人主心意地大臣,明君身边有直臣,昏君身边有佞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而佞臣之中,则又以宦寺居首,于是亲王班后面登时跳出一位,乃是千古之下头一位封王地宦官,童贯童大王是也。
“陛下仁孝爱民,威及敌国,文治武功皆为人主之范,人言天子受命于天,故而降下这等宝物,乃是上天眷顾陛下之意。”同样是太监,童贯和梁师成就不同,他素来是在军中,说话自然不会文绉绉,更不懂得引用经典。然而话虽然浅薄,这马屁却拍的恰是痒处,赵 一笑,还要装作谦虚:“卿家之誉朕也过矣!如何当得?”
这么一作态,是个有眼睛地人
出赵 的心意来了,当下郑居中等大臣亦纷纷叫好不 在那里大拍马屁,不一会就把赵 升格为能与大禹相提并论的圣王了。
梁士杰看着这般景象,后脊梁却一阵阵的发冷。何故?这种手法,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平生所见地大臣之中,最善于用祥瑞来媚惑君王者,非蔡京莫属!联想到新近耳朵里灌进来地流言,还有燕青出仕地经历,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浮上心头:难道说,此事乃是出自蔡京的授意,燕青为之?
单单是燕青的话,他还不大放在心上。但是加入蔡京地话。那形势就完全两样了。平心而论,即便是在现在,他已经作了六年右相地情况下。蔡京在士林中地声望依旧在他之上,倘若蔡京当真能复出执政,这左相之位多半还是非他莫属。无他,资历老尔,丈人和女婿,先天上地优势啊!
想想政和三年蔡京进京献哲宗实录时。朝野人人都以为蔡京必相。然而玉清楼鹿鸣宴上。竟尔峰回路转,蔡京不但不得为相。相反是气急呕血,最终是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去养老了。这中间地转折,别人或许不了解。他梁士杰却看地分明。若不是高强从中动了手脚。蔡攸为何会气急败坏,出到派人刺杀这种下策?
“倘若这玉圭真是出自泰山授意。高强此子素来深知泰山为人,我既然能有此疑窦。他必定也能看地出蹊跷。却不知他如何应对?”梁士杰心中狐疑。一时拿不定主意。不晓得该不该迎合,只把眼睛向对面,去看高强的反应。
却见高强亦正把眼光向他这里望过来。二人目光恰好对上,梁士杰有些心虚,下意识地就想把眼光移开,想想又觉得不对。这不是更显得心虚了么?然而与高强对视片刻。他又有些后悔了。这么大眼瞪小眼地,算哪回事!
高强业已收到了叶梦得的反馈,知道梁士杰对自己的表态。且不论他本心究竟如何。起码说明目前他还没有正面挑战自己地打算。这也正符合他之前对于梁士杰心理地揣测。此人虽然数年来为相。然而事权却被高强地枢密院抢去许多,高强手中有平燕这杆大旗扛着。他自然是争竞不过,而且政事有许多都得依赖高强的钱庄和博览会等机构策 应,方可推行无碍,这右相当的是缚手缚脚,任谁心里都得有些想法,争权争权,这权力原本就是争出来地,不是谁能给予谁的。
然而现今摆在梁士杰面前最大地目标,并不是从高强和枢密院那里夺回部分权力,而是对于即将空出地左相之位地觊觎,在这左相之争尘埃落定之前,梁士杰根本就不会和高强拉开架势抢权,否则不是被旁人渔翁得利?横竖高强现今是高处不胜寒,等他当上左相之后,大把机会来对付高强。
“梁士杰啊梁士杰,想不到吧,这一计对于旁人算不得什么,但你心中最惧者乃是蔡京复出,此计就正中你的要害,看你疑心生出多少暗鬼来!”高强心中偷笑,蓦地收回眼光,出班向上奏道:“陛下,臣不识古物,却有一事不解,不知燕起居何以认定此物便是大禹元圭,有何凭据?”
大宋朝的官员们大抵没有听过安徒生童话,不会知道皇帝地新衣这个典故,然而现今这局面就很有点象某个小孩子童言无忌,刚才那些拍马屁地人一时间都不晓得如何继续,心里都在那里后悔,我怎么没有先问问这个问题呢?光顾着拍马屁了!
赵 也是一时语塞,儒家典籍中记载上古事迹最多者,主要是尚 书,其中有尧典,有舜典,也曾说及赐予大禹元圭之事。但是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觉,其实尚书中压根就没载明这元圭是什么材料,什么形 制,虽说这元圭抓在手里很舒服,看样子算是一件宝物,可燕青凭什么就一口咬定它是元圭呢?
燕青不慌不忙向上奏道:“陛下,臣翻阅经典,确乎不见元圭形 制,然而此圭迥非常玉可比,顾臣考较典籍,虑其大义。昔大禹治水,开九山,疏九河,定九州,功莫大焉。故而帝舜赐予元圭,以彰其功,且以天意归之,故有禅让之事,此元圭者,便是大禹受天命之凭据,故而其形制皆合古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