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得胜一楞,仿佛看见了几百年前的荒野中,后来的北宋开国执皇帝赵匡胤提着哨捧,赶着白马,陪伴骑在马上的京娘飞渡关山。
刘得胜不禁潸然泪下。
他往前追了几步,对安娜说:“告诉他,明天我等着看赶尸!”
爱情,往往在历史的衔接点上——譬如在战争中,在动乱里,拔马相向,也可让他俩惺惺相惜,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5
衡州城的小北门,是通往湖北的咽喉之道,通常把守的驻军是绿营,如今由于长沙闹米潮,波及三湘,增加了张勋派来的辫子军协防,刘得胜正是当值的哨官。绿营当值的哨官叫尤沅财,是沅江人,一个十足的兵油子,刘得胜同他相处得不错,常常请他去喝烧刀子,逛暗门子,形影不离,所以小北门实际上是他这个客军当家。
今天下午当值,刘得胜又泡了一壶好茶,一边招呼尤沅财坐在哨点门口摆龙门阵,一边监视着手下的士兵盘查过往城门的行人。城墙门口的告示栏上贴着一张五爷的悬红告示和他的画影图形,围着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刘得胜问尤沅财:“昨天晚上去泡澡堂,听跑●说有几个赶尸匠在泡澡,吓得不敢洗,就回营睡觉了。可是翻来覆去都合不上眼,眼前一直晃悠着几具尸体,飘来飘去,吓着一身冷汗,今天一想,心里还砰砰跳。”
尤沅财喝了一碗茶,啧啧嘴吧,说道:“说起这赶尸,我叔公就是沅江一带有名的赶尸匠。”
刘得胜好奇地问:“大哥,快给小弟说说看,这赶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这外乡人别说没看过,不来衡州,连听都没听过。”
尤沅财说:“话说起来就长喽!咱们湘西人自古讲究人客死他乡,要魂归故里,可是走水道,船家忌讳。请人抬棺材,请人背尸,湘西山多,哪有几条路平,谁能抬得了,背得起?所以就有了法师赶尸,省钱、省力、又省时。”
刘得胜又问:“原来是这样的,那么哪里人赶尸最有名气?”
尤沅财说:“就是我老家的沅陵一带最有名气,沅陵又叫辰州,是隋炀帝时候给起的大号,辰州人从那时候就开始赶尸,还能把人的三魂七魄一道赶回家。辰州人赶尸赶得有名,多场子了当地盛产朱砂,叫辰砂,用辰砂画符贴在尸体上,尸体就老实了,不炸尸。”
刘得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这么神奇?”
尤沅财得意地摩摩故茬,又说:“神奇的还在尸体头上都要戴个斗篷,斗篷四周挂满辰州符,尸体能跳,全靠它了。如果到某个地方要停下来,就要立刻把符除下来,要不尸体会不停地跳下去。”
刘得胜越听越好奇,说:“那一个赶尸匠能赶几具尸体?”
尤沅胜说:“这得看孝家的财务了,有时一人赶一个尸,有时一人赶几个尸,也有几个人赶几个尸。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个赶。赶尸匠往往走在前面,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所以赶尸匠说是赶尸,不如说是领尸,因为法师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阴锣,使夜行人避开,让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
刘得胜说:“那么赶尸匠是什么时候赶尸?”
尤沅财说:“晚上,赶尸匠一般是天亮前就到‘赶尸店’住下,夜晚再离去。遇到前不巴村,后不靠店的,在林子,或者高墙下,也可以歇脚,只要用晒簟或其他东西遮盖就可以,所以日头一落山,就有赶尸匠上路了。”
刘得胜看看行不遂渐稀少的城门,怔怔地问道:“现在日头下山了,会不会有赶尸匠开始赶路出城了?”
“说不准,要撞上了别吱声。”尤沅财端起一碗喝着,忽然他停碗在手,惊愕地看着前头,嘴巴抖动着说不出话来。
刘得胜回头一看,看呆了,眼睛直直地一眨也不眨。
只见一个面貌丑陋的赶尸匠“领”着一串尸体拐出小巷,披着暮色,沿着石板街向城门口走来,尤如飘过来一团团的乌云,令人看了毛骨悚然。腰扎一条黑色腰带,头戴一顶青布帽,腰带上挂着一怨辰州符,一面走,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阴森的锣声吓得街上的行人纷纷急避家中或者巷子里,店铺纷纷关门相烊。
赶尸匠身后有十四具尸体,每具相间七八尺远,用一根草绳系着。每具尸体都以一道神辰压住七窍之处,再用五色布条绑紧,戴着新棕叶斗笠,封面而戴,膝盖僵直,两脚一前一后走,迈步规矩,左、右、左、右和士兵上操一样。
赶尸匠边走边用沙哑的声音喊道:“让路让!赶兵来了,快躲开!过来兵啦,小心你们的鸡狗呀!”辰州人说“殡”跟“兵”同音,百姓又怕兵,所以赶尸匠都喊“兵”来了。
“赶尸的来了,快躲开!”尤沅财急忙招呼自己的在城门口当值的绿营兵,三个绿营兵是湘西人,早就理会,一溜烟地躲进一家皮丝烟店里去。只有三个刘得胜手下的辫子兵,本是江北佬,没听说过赶尸,一见来了可疑,便横抢拦阻。刘得胜见状,大声喝道:“丁老三,快滚进来,赶尸的来了,别拦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