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_柴狼【完结】(112)

  柴荣对学术派别并没有什么倾向性,儒、释、道诸家他都能接受,其中也包括医学著作。显德初,医者张泳向朝廷进献了《新集普济方》五卷,柴荣下诏,将上书付翰林院,由相关人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为了表彰张泳,柴荣提拔张泳进了翰林院做医官。

  医者刘翰,同样也是在显德初年,他向朝廷进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休治世集》二十卷。柴荣亲自阅览了这些书籍,“上览而嘉之”(14)对刘翰大加赞赏,封刘翰为翰林医官,将其书置附史馆备用。

  医学书籍的专业术语向来是比较难懂的,柴荣能看懂这些医书,说明柴荣的文化底子相当扎实。还有就是前面讲到的,显德元年九月,僧人义楚向柴荣进献佛经三十六卷,柴荣也是仔细阅读过的。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到了周末宋初,国家藏书数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约有一万册左右。《文献通考》记载“宋建隆初,三馆有书万二千余卷。”(15)宋史也有同样的记载,“宋初,有书万余卷。”(16)建隆初年,赵匡胤尚没有消灭南方诸国,说明这一万多册图书是五代遗存下来的。

  五代时天下大乱,但并没有废文事。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比如雕板印刷术,始于唐朝,盛于五代。所以五代时的书籍通过大量印刷而流传保存下来,为日后宋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就是通常认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毕昇,但叶德辉却认为活字印刷术有可能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活字板印书之制,吾窃疑始于五代。”(17)他的理由是南宋人岳柯的《九经三传沿革例》的底版,是后晋天福年间的铜版。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活字印刷术确实属于五代发明,就应该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还给五代,这才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更加能证明宋朝的文化繁荣只不过是历史正常的发展结果,不能全部归功于宋朝的文治,这对五代是极不公平的。

  —————————————————————————————————

  (1) (2) (3) 《容斋五笔.国初文籍》卷七

  (4) 《文献通考.经籍一》卷一百七十四

  (5) 《分甘余话》卷一

  (6) (7) (8) (9) (10) 《文献通考.经籍一》卷一百七十四

  (11) 《册府元龟.帝王部.崇儒术第二》卷五十

  (12) 《书林清话.刻板盛于五代》卷一

  (13) 《文献通考.经籍考八》卷一百八十一

  (14) 《册府元龟.总录部.医术第二》卷八百五十九

  (15) 《文献通考.经籍一》卷一百七十四

  (16) 《宋史.艺文志》卷二百零二

  (17) 《书林清活.宋以来活字板》卷八

  第七章 奠定盛世的基础

  八 周朝的文化建设

  2

  另外需要讲的是,宋朝文化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家, 两宋文坛鼎盛,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比艺,士林暄沸,好不热闹。这也不是自宋朝开始的,中晚唐士林就非常的热闹。“天宝季年,羯胡内侵,翰苑词人,播迁江浔,金陵、会稽文士成林,嗤炫争驰,声美共寻,损益褒贬,一言千金。”(1)比之宋朝文坛之喧盛,又逊色多少?

  就文人而言,论雄豪大气,罗隐比苏东坡何如?论离情幽怨,李商隐比秦少游如何?论艳情诗词,温庭筠比柳屯田如何?而且温八叉的咏史诗也是一绝。唐朝还有两位文坛大宗师韩愈、柳宗元,以及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这些中唐文坛扛大旗的一线人物。

  特别要讲一下罗隐,一千年以来,罗隐渐渐沉寂,名声不显,甚至将罗隐当成唐末五代时一个普通文人。实际上在唐末五代时,罗隐是天下公认的文坛大宗师,地位极高,影响极大。温庭筠之后,文坛执牛耳者,非罗隐莫属。罗隐生逢乱世,四海飘泊,居无定所,但这并不影响罗隐的文名鼎盛。

  罗隐的小品文、七绝、七律甚工,都是当时一绝。罗隐文风最大的特色是讽刺,嬉笑怒骂,不拘一格,特别是七绝,有许多讽刺性名作。比如那首讽刺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的《华清宫》,写的极为辛辣。诗云:“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唐昭宗本来打算重用罗隐,有人不希望罗隐入朝,就把这首诗拿出来,唐昭宗果然非常恼火,此事遂罢。除了皇帝,王公贵族、军阀士绅,都免不了被罗隐嘲骂,民间称之为“皇帝嘴,乞丐身”。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罗隐被历史隐藏了整整一千年……

  罗隐的诗,整体上来说,偏向于豪放派,与辛弃疾的风格非常接近。罗诗沉郁悲壮,千载之下,犹能让人感涕三叹。清人洪亮吉对罗隐的七律诗极为推崇,评价甚高。“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2)

  其中有两首特别值得介绍,都是七律名作,一首是《登夏日城楼》:“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