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_谭伯牛【完结】(23)

  “愿弟早定大计,趁势图之。莫为浮言所惑,谓金陵指日可下;株守不动,贪赫赫之名,而昧于死活之势。如弟之志必欲围攻金陵,亦不妨掀动一番,且去破东坝,剿溧阳,取宜兴,占住太湖西岸。然后折回,再围金陵。亦不过数月间事,未为晚也”(十月三日);

  “破东坝,剿溧阳,取宜兴,占住太湖西岸”,即占据南京东南的战略要点,方可远防来自苏州、嘉兴的援军,雨花台围师乃无后患,即前所谓肃清外围之“力围”。曾九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根本不采纳曾国藩这个建议,决计“呆”围。

  “呆”,出自曾国藩之口,固为贬词。但是,以之描述曾国荃的个性,却十分恰当。左宗棠尝目曾国藩为“书憨” ,曾国藩亦尝视郭嵩焘为“书呆”,湘军诸人互相“呆”、“憨”之,也算此军一大特色。考其言行,曾、郭之“憨”、“呆”,俱能转圜,不算真“呆”;曾九之“呆”却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真“呆”。且曾九之“呆”与曾、郭二人“书呆”之“呆”,又有不同。书“呆”者,不过是尽信书、知经而不知权,大可欺之以方,动之以情。曾九之“呆”,则近乎“犟”,并非不明白道理,实因欲望太盛,无法自抑,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理不可喻,情不可感,湖南俗语所谓“不进油盐”也。

  呆、犟都是不讲道理,但呆、犟自有一番道理。曾国荃的道理,怎么讲的呢?他认为:南京是“长毛老巢”,湘军起兵,最终任务也就是占领南京。现在从安庆至南京,自西而东,水陆俱已打通,固应驻扎一支部队在南京城下,以起到威慑作用。而且,可以牵制苏、常、杭、嘉的太平军,令其在回救南京和扩张势力(例如进攻上海、福建和江西)之间难以取舍。如果遵从“阿兄”的建议,解围南京,转战东南,去攻打东坝、宜兴以至太湖西岸等战略要地,事机顺利,固然如曾国藩所说“不过数月间事”,可以快去快回,继续围困南京。但是,事机不顺的话,就有可能在攻城、野战时被“忠逆”等人纠缠,而南京“城贼”也可能趁机和江、浙太平军取得联络,那么,再想回来围困南京,恐难如愿。这是他对大战略的理解。小九九方面,他也有打算:扬州、镇江分别为都兴阿、冯子材镇守,此二人都不属于湘军系统;如果湘军撤围后,此二人奉到圣旨或自作主张,前来围攻南京,那他只能作为“会剿”之师参与围城,主客易位,事权旁落。所以,这个“茅坑”,不论便意之有无,他都得死死占住,不肯轻言撤离。

  乍一听,曾“呆”并非全无道理。但是,刚刚发生的“围剿围军”之战,令人后怕,江、浙等地太平军极有可能再度东来。当李鸿章、左宗棠两军未能“肃清”江苏、浙江两个战场之前,“呆”围南京,时刻都有隐患。何况,目前也就围住了南京的南面,并未形成合围,战略上的影响更大于战术上的实际作用,倘为此付出大代价,似乎不值价。曾国藩作为“节制四省军务”的统帅,进行全盘筹划,不能不有此担忧。再者,依照目前形势,不但不能实行合围,而且不敢率先攻城,那么,两万湘军“呆”扎南京城下,“清闲”无所事,不仅不对其他部队实行支援,反而坐等其他部队攻占要地,然后独收围困乃至攻破南京之第一等大功。这样的如意算盘,明眼人谁看不清,谁不讥议?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要劝说曾国荃不要“呆”围。但是,曾九之“呆”早成心疾,曾国藩只能迂回曲折,旁敲侧击。

  同治二年开春,曾国藩自安庆东下,检阅南京围军。此前,他创造了“呆兵”、“活兵”两个概念:

  “以后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弟军积习已深,今欲全改为活兵,势必不能,姑且改为半活半呆,亦有更战互休之时。望弟立变大计,以金陵、金柱为呆兵,而以进剿东坝、二溧为活兵,庶有济乎”(元年十月二十日);

  “活兵”,就是游击之师,战兵;“呆兵”,就是大本营,守兵。“更战互休”,就是战兵和守兵之间的互调。这个意见,是一种妥协,既不全部撤围,也不全部“呆”围,所谓“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 。到南京后,曾氏兄弟就此“呆”、“活”布置进行了一番讨论,经过去年四十六天的苦战,曾国荃未尝不知外围不肃清则难以专心攻城的尴尬,所以,原则上接受了此一意见。不过,曾国藩建议呆、活两军保持二百里以内的距离,曾国荃讨价还价,只同意六、七十里的范围。而在呆、活两军具体调遣方面,两人则时常发生争论,曾国荃“每每不以为然”,动辄“长篇辩驳”,指责曾国藩“料敌不明,调度不善” 。曾国藩作为大哥兼上司,展阅复函,哭笑不得,只好说:“弟于吾劝诫之信,每不肯虚心体验,动辄辩论,此最不可” ,“非老年兄弟所宜出此”。

  此外,在军队装备、训练方面,两兄弟也时常龃龉。去年二李使用西洋枪炮,在火力控制方面大占优势,曾国荃颇思效法。他知道李鸿章的淮军大多装备“洋械”,便写信请教。李鸿章毫无保留,尽心指点:“欲剿此贼(伯牛案此指李秀成军),非改小枪队为洋枪队不可,再持此以剿他贼,亦战必胜、攻必取也。惟洋枪洋炮,好者不易得。鸿章前解二百杆天字号,在中国为上品,在外国仍不中用。元字号次之,万字号又次之。然我军所用,皆以万字号为真洋枪,其馀多系广东土造。师门(指曾国藩)如不深信洋枪火药为利器,望谆请饬下粤东厘局多为购办。效洋人步伐,操练洋枪队,平中国之贼,固有馀矣” ;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