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跟随曹操_张建邦【完结】(868)

  曹铄微微一笑,这就是机会。这些赶到此地的6家军虽然也算是精锐之师,但是他们却没有坚守夹石的意图,只顾着抢占此地,方便大军通行而已。天堑之所以是天堑,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势险要,而是因为它那里往往还有一群坚定的守卫者而6家军士兵却只是些匆匆过客

  曹铄低声下令:“现在拼得就是度,趁着6逊还进入夹石,咱们一鼓作气,将敌人从这里赶出去。我命令全军卸甲,脱去甲胄、辎重背包,每人只拿着进攻用的刀剑,一刻钟后展开攻击”

  曹铄也脱下了山文铠,摘下了七星盔,仅着一件黑色的中衣,手中拿着一柄长刀。看着身后的三千士兵,曹铄指着那关头低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冲啊”

  6逊所派出抢占夹石的士兵都是精锐之士,所谓精锐之士,不但体格健壮、久经训练,而且都是武器精良,甲胄齐全。他们穿着6逊从整个江东搜刮来的铁甲,带着精钢护腕、精铁护膝,在兄弟部队面前从来就是趾高气昂,就是面对曹军士兵,他们也有值得炫耀的本钱。

  看着领头冲上来的曹铄等人,6家军的士兵还以为是哪里不开眼的民团前来袭扰,顿时乐成了一团。也难怪他们如此认为,毕竟曹军仅穿中衣,连件像样的甲胄都没有,很是寒酸。就这样的民团,大家都没有兴趣跟他们打仗,只要穿好衣甲排出整齐队形就能够将他们吓倒、击溃

  士兵们懒洋洋地站起身来,慢吞吞地拿起架在一旁的兵器,等他们抬起头来的时候,却现曹军已经冲到了跟前。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曹军斩杀

  消灭夹石口的敌军后,曹铄没有下令停下整顿,而是继续向前,将溃兵们逼向他们的中军,打乱中军的阵型。三千仅着黑衣的士兵,就如同三千头下山猛虎,从夹石口的北头一直打到南头。

  6逊的主力部队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曹军一举击溃。仓皇逃窜的6逊,运气不佳,误入沼泽地中,被活活淹死。失去6逊以后,孙朗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立即投降,归顺曹铄。孙绍与徐盛试图驾船离开,被甘宁所率领的海军捕获,献俘于邺城。江东就此平定

  正文 第一章 半饼之恩!?

  第八卷第一章半饼之恩!?

  提起蜀郡,就不能不提到刘璋左右摇摆的政治倾向。过去刘璋关闭驿道停止上缴赋税,同时派出张松前往中原打探消息。

  张松其貌不扬,那是官方说法,其实他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实在是有辱官体。在中原各地都受到歧视,即使有人看在蜀郡的面子上勉强接待他,可是张松那口臭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不过当时曹操正患鼻炎,根本闻不到香臭。与张松交谈后,当时正赋闲在家的曹操惊讶于他的才华,与他折节下交。张松深受感动,从此投靠于曹操,不断为其奔走。等到曹操重伤之后,张松心灰意冷,回到蜀郡。

  后来曹铄率领大军南下,张松又看到曹军一统天下、恢复中原盛况的希望,于是积极说服刘璋向曹军控制的朝廷进贡,并提供粮草物资。不过后来,曹军不服水土,与孙策、刘备连番大战、隔江对峙,刘璋觉得曹军实力不过如此,慢慢停止了粮草供给,终止了对邺城的进贡。张松虽然屡次劝诫,可是刘璋执意保持中立,并且为了自己继续割据蜀郡而纵火烧毁了驰道。

  现在据说那关羽已经拿下了建安郡全境,许多蜀地人杰纷纷劝说刘璋与关羽结盟,迎接诸葛亮入蜀,共抗曹铄。张松连连奔走,可是这股结盟派的实力也越来越雄厚,就连张松多年老友法正也改变了亲曹的立场,积极投身到结盟运动的鼓吹之中。

  法正字孝直,本是右扶风郡郿县人,其祖父法真是一时名士,号“玄德先生”,其父法衍也曾经担任过司徒橼、廷尉左监。这样一个出身名门的人,本来是看不起像张松这样的蜀地土著的,两个人命运也不该有所交集。

  只是汉灵帝倦政,十常侍又与士人在朝堂相争,只顾党争忘却正事,结果天下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法正家也没有余粮啊,只能够入蜀依附刘璋。行到半路,法衍饿死,法正也饿得昏昏欲绝。这时张松正好出来遛马,将吃剩下的半块饼子交给法正,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此法正非常感激,称张松对他有半饼之恩,与张松就此结交。

  张松当时容貌奇丑,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自然乐得交到法正这样的儒生。两人关系密切,在张松的推荐下,法正开始得到刘璋的任用,担任了新都县令。不过刘璋为了达到自己统治蜀地的目的,压制蜀郡当地人才,连带着对于张松举荐的法正也不太重视,法正长期不受重用。而且蜀郡之人以法正与张松交往心怀不端为由,经常诽谤他,搞得法正十分苦恼。等到结盟一事开始后,法正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就积极投身于此,赢得大家认可,被推荐为军议校尉。法正这下子就更有动力了,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