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负责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 任总司令,守备杭州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炮击浦西江山码头;空军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担任重要地段的防空。
当天,中国空军首先起飞,对虹口、江山码头等地日军进行了轰炸,炸伤日军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
下午4时,我炮兵开始轰击,步兵发动总攻。
第87师、第88师同时向虹口、杨树浦之敌发起进攻。
经过激战,至日没,中国军队已夺回八字桥、持志大学、沪江大学等地。
但是正在我军取得进展之时,南京当局又突然命令张治中:“密,今晚不可进攻,另候后命。”
攻击又告停止。
张治中为了在敌援兵登陆前给虹口、杨树浦之敌以坚决打击,17日全线继续总攻。
我官兵斗志甚高,与敌战斗极为激烈。
空军表现出色,空战中击落日机42架。
但是,当我陆军在空军配合下,向敌阵地纵深发展时,8月18日,南京统帅部又命令张治中暂停进攻。
蒋介石对“国联调停”存有幻想,开战以来,三次下令停战,致使作战预案无法实施,延误了战机,给战局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
淞沪抗战初期,日军主要兵力是海军陆战队,约5000人,位于虹口一带;另有海军舰只集结于长江和黄浦江中。
此时,国民党先遣调入上海兵力有3个步兵师、1个独立旅、3个炮兵团和两个保安团,十倍于敌兵力,如争取先机,将会取得较好的战果。
但由于统帅部命令部队打打停停,给日军增援创造了条件。
日军过去在“一·二八”战役初期,采取正面强攻办法,结果鏖战一月毫无进展。
后改为迂回侧背,在浏河一带登陆,很快迫使中国军队全线后撤。
这次战役日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派遣军两个师团一到中国,就于8月23日在长江沿岸的浏河至吴淞一线中国军队守备薄弱地区登陆,从侧 背向上海守军展开了猛烈进攻。
上海守军急忙调兵反击,战斗十分激烈,但未达歼敌目的。
至9月23日,日军登陆场已连接成正面约40公里,纵深约10公里的地区,登陆场内日军已达5万余人。
日军还沿黄浦江打通了与市区内海军陆战队的联系。
日军虽然登陆成功,但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没有达到迅速消灭国民党军主力,迫使蒋介石政府屈膝投降的战略目的,战争一度呈胶 着状态。
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拖延下去对日军更为不利。
日军统帅部鉴于上海作战未能速战速决,决定再派3个师团、1个支队(旅团级)及包括1个重炮旅团在内的其他特种部队加入上海派遣军序 列。
还决定把华北方面军后备部队10个大队及部分炮兵、工兵调到上海。
至此,日军已将其战略重点南移到华东部场。
随着日军的不断增多,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并重新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亲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
9月21日再次调整了战斗序列;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司令,下辖1个集团军6个师(旅);陈诚任左翼作战军司令,下辖 两个集团军21个师;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司令,下辖两个集团军11个师。
在这次调整作战序列中,蒋介石把张治中将军调去当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并准他回故乡洪家疃休息。
这事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议论,让人费解。
张治中从1935年就开始准备打这一仗。
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他殚精竭虑,日夜辛劳。
尤其是“八·一三”开战后到9月23日批准他辞职的40天中,他作为一个总司令,没日没夜指挥作战。
8月14日后一直在第一线师部亲临指挥。
从南翔到江湾只有18里路,但他一出门就连续碰到十几架日机轰炸。
本来他是坐小汽车去的,因汽车太暴露,只好穿着马靴徒步走。
中途遇见一个传令兵骑着脚踏车,他骑上就走,冒险赶到江湾叶家花园第87师师部。
他没顾上喝一口水,便冒着敌机轰炸,爬上水塔,指挥作战,迅速调整了部署,稳定了军心。
虽然张治中将军有着完整的、积极主动的作战方案和不惜献身的战斗精神,但蒋介石一会儿下令打,一会儿又命令停止进攻,徒将战机丧 失。
---------------
17.战上海(5)
---------------
更使他苦闷的是,在战事吃紧时,电话被打断,无法向统帅部汇报的情况下,得到的却是蒋介石的厉声责问。
8月23日,张治中忙了一天,奉命调整了战斗序列,把炮兵第16团及第67师输送到嘉定附近,第98师划归第18军军长罗卓英指挥。
一直忙到深夜,在司令部移到徐公桥时,他才吃了点粥。
饭后,他想靠在椅子上略微休息一下。
刚坐下,便想起应该去看看刘和鼎和罗卓英他们。
于是便拖着疲惫的身子立即动身,于24日清晨赶到太仓,指示刘和鼎如何对付当面之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