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陆军省和海军省主张从瓜岛撤退。
双方争执不下,在瓜岛的日军倒霉了,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纷纷倒毙,到处是腐烂的尸体。
活着的人虚弱不堪,连成群的绿头苍蝇飞到身上也无力驱赶。
士兵们开列了一个死亡期限表:能站者——可活36天;能坐者——可活20天;躺着小便者——可活3天;不能说话者——可活2天,不能眨 眼者——凌晨即死。
直到1942年12月31日,日陆军参谋本部才同意从瓜岛撤军从1943年2月1日起,瓜岛上日军的残兵败将每天夜里从埃斯佩伦斯角登上来接 应的驱逐舰。
日军的撤退非常出色,美军没有察觉。
到2月7日撤退结束时,1万余人安全离开了瓜岛。
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终于降下帷幕。
为了一个机场而愈演愈烈的大血战,使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本损失了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还有大量的运输舰和商船;飞机损失900架,飞行员2362名。
日军上岛的36万人中,只有1万人生还。
美国损失了2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总吨位小于日本,有2200名官兵丧生。
双方物质损失虽大体相当,但日本一年前的锐势已荡然无存,不仅无力再在太平洋上进攻,连防御也捉襟见肘。
---------------
5.喋血瓜达尔卡纳尔岛(10)
---------------
美国通过中途岛和瓜岛两战,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被动局面,转入局部反攻。
深知美国实力的山本知道,中途岛和瓜岛的惨败仅仅是日本恶运的开始。
他给自己选定的继任者古贺峰一海军大将写信道:“不论是世界形势还是我方战局,均趋不利,我们所担心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敏锐的山本说的是实话。
在日军惨败瓜岛之际,在遥远的非洲,局势也发生了剧变。
英国军队在埃及小镇阿拉曼打得“沙漠之狐”隆美尔狼狈西窜。
另一支美英盟军又在西北非登陆,刀锋直指隆美尔的脊背。
---------------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1)
---------------
位处地中海南岸的北非,由东到西排开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5国,仅西部沿海狭地和尼罗河三角洲为绿洲良田,其 余均为茫茫热带沙漠。
此地地广人稀,南联非洲内陆,北与欧洲隔海相望,东接石油宝库西亚,西临烟波浩渺的大西洋。
既是地中海航线南岸的桥头堡,又是联结西亚和大西洋的陆地中介,故素为兵家所力争。
自19世纪起,欧洲列强纷至沓来。
英国拿下埃及,法国占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意大利得利比亚。
欧战爆发后,北非亦成战场。
1940年6月,早就对英法北非殖民地垂涎三尺的墨索里尼,眼见法国沦陷,英国自身难保,遂趁火打劫,向英法宣战,挥师25万,从利比亚 杀向埃及。
是时,英军在埃及仅5万余人。
孰料意军虽众,多系酒囊饭袋,竟被英将韦维尔杀得损兵折将,抱头西窜,丢了昔兰尼加。
北非大战的前奏曲就这样开始了。
墨索里尼被打得头破血流,希特勒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更何况他对此地早已暗恋在心,盘算着从北非出击,挥戈东进,与侵略苏联的德军 会师;然后直奔印度,摧毁大英帝国。
故在意大利开战之时曾要派兵相助,却被墨索里尼婉拒。
现在意军兵溃千里,眼看要被赶下大海,墨索里尼只得厚着脸皮向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遂匆匆派德军后起之秀隆美尔中将率领两万人马赶赴北非。
隆美尔一抵非洲,就连出狠招。
英军被打得一溜烟逃回埃及。
战线又大体回到开战前的状态。
所不同的是,英军在昔兰尼加境内保住了一个重要据点——托卜鲁克。
托卜鲁克乃北非良港,东距埃及150公里,紧扼昔兰尼加惟一的东西向海岸公路。
隆美尔若继续东进,必须拔掉这个钉子,以保障补给线畅通。
而英军正要靠它牵制对手,并把它作为反攻基地。
于是两军围绕着托卜鲁克及整个昔兰尼加的得失,从1941年夏开始展开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厮杀。
这时隆美尔手下有从欧洲带来的第15装甲师、第5装甲师(后改编为第21装甲师)和就地组建的第90轻型装甲师,合编为非洲军,有174辆坦 克;另外有3个意大利机械化师(后来又增加3个),146辆老式坦克。
德意军合编为非洲集团军。
英军有第13、30军,由若干英国师、南非师、印度师、新西兰师和澳大利亚师组成,统编为第8集团军,有700辆坦克。
英军虽占优势,但抵不过隆美尔的精明强悍和果断勇敢。
他抓住英军总是分散部置部队和分散使用坦克的弱点,将自己那一点装甲部队集中起来变成装甲拳,身先士卒,率部神出鬼没,指东打西 ,弄得英军首尾难顾,穷于应付。
但隆美尔也有一个致命弱点,这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