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道命令荒谬绝顶,在没有人的地方哀叹“元首简直发疯了”,但对希特勒的忠诚又使他别无选择,只得不顾部下的强烈反对,下 令停止撤退,可又默许部下做些“小小的撤退”。
他把全部积蓄托人带回国,同时附上一封惨兮兮的诀别信:“别了,露西,别了,我的孩子。”
4日,凯塞林从意大利飞来给隆美尔打气。
发现他只剩22辆坦克,这才相信隆美尔真是满腹苦水,就亲自发电请希特勒收回成命。
这一天,蒙哥马利毫不手软,猛攻摇摇欲坠的德军防线。
隆美尔下达数道死命令也无法制止混乱局面。
意大利第20军率先崩溃。
托马将军再也忍受不了这该死的命令,在指挥所里扯着嗓子咆哮一通,然后挂上所有的勋章,乘坦克冲向枪炮最激烈的地方。
一小时后,随后赶来的部下看见他直挺挺地站在燃烧的坦克旁,呆呆地看着围上来的英军坦克。
晚8时50分,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
德军开着11辆坦克和从意军手中枪来的汽车向西狂奔。
英第8集团军全线追击,坦克在地面疾驶,飞机追到溃军头上狂轰扫射。
到处是德意军丢下的坦克、枪炮和行李。
意大利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手提行李箱的将军的带领下向英军投降。
隆美尔拖着病体顽强地组织后撤。
碰巧天降暴雨,洪水遍野,英军追击受阻。
隆美尔侥幸逃脱英军一次次围歼,躲过全军覆没的命运,9日越过边境退入利比亚。
英军随即越境追击,12日肃清了阿拉曼战场的全部德意残军。
当天,蒙哥马利发表文告宣布:“今天,11月12日,在埃及土地上,除俘虏外,再也没有德国和意大利士兵了。”
英第8集团军深入利比亚穷追不舍。
隆美尔败而不溃,向西狂奔,直到2200公里外的突尼斯才住脚。
阿拉曼一战,英国第8集团军打死、打伤、俘虏德意军59万人,俘虏1名德国将军和9名意大利将军,缴获350辆坦克,大炮400门,物资数 千吨,彻底将德意军逐出了埃及和利比亚。
英军也付出了13500人和432辆坦克的惨重代价。
战后,德·甘冈将军评价说:“从这里开始,表明不列颠交上好运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令人沮丧的失败后,这次胜利尤显珍贵。
它使我军相信,只要有正确的领导和武器,就一定能打败德国人,夺取最后的胜利。”
丘吉尔更是喜笑颜开:“它实际上标志着‘命运的关键性转折’。”
---------------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6)
---------------
2月3日他莅临的黎波里,慰问战功赫赫的第8集团军,亲自检阅了部队。
他兴奋地对官兵们说:“战后,当有人问你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做了些什么时,你们只要说我曾随第8集团军进军,就够了!”蒙哥马 利因此次大捷而荣升上将。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轴心国在非洲的最后阵地——突尼斯。
北非东部的战火总共燃烧了两年零9个月。
在此期间,这里一直杀声不断,战尘滚滚,而在法国维希政府统治下的北非西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却风平浪静,一派和 平景象。
不过,到了1942年初冬,东面战事进入高潮,这里终于打破沉寂,响起战争惊雷。
1942年11月7日,星期六,夕阳慢慢沉下海面。
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许多人突然听到英国广播公司对非洲的节目中,传出一个奇怪的呼叫:“罗伯特来了……
罗伯特来了……”
大多数听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但少数人却心领神会。
他们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开始等待午夜的到来。
午夜过后,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德国停战委员会的参谋肖诺少校匆匆敲响了委员会主席冯·乌利希将军的卧室大门,把将军从睡梦中叫醒 ,请他接阿尔及尔打来的电话。
几分钟后,乌利希放下电话,茫然看着肖诺。
“肖诺,美国人正在阿尔及尔附近登陆。
事情可能有些不妙。”
肖诺不明白久经战阵的将军何以会为出现一股敌人而如此忧心忡忡,答道:“元首会轻而易举地把他们赶回海里去的。”
“不,不,肖诺!这次在阿尔及尔的登陆非同小可!
它可能会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
如果美国人登陆成功,那将是德国军队自1918年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
美国人将会从背后袭击隆美尔,我们将被赶出非洲。”
说着,他潸然泪下。
西北非成为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打击目标,是从1941年底开始酝酿的。
1941年苏美相继参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战争。
盟国领导人谋划战争的目光随之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
这个时候,应苏联政府的要求,西方盟国在欧洲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在苏德战场之外开辟新战场,从侧后给德国施加压力 。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