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大股德意军接踵而至,组成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由冯·阿尼姆将军任司令。
阿尼姆将军指挥德军在突尼斯狼奔犬突,很快打败了士气虽高但装备简陋的法军,夺取了扼守突尼斯沿海平原的“东脊”。
艾森豪威尔指挥的东进盟军遇到连日大雨,道路、机场成为泥塘,运输停顿。
盟军飞机虽多,却无法起飞;德意飞机却可从突尼斯城的混凝土机场跑道上起降,轰炸盟军。
盟军攻势成为强弩之末。
1942年12月25日,盟军企图占领突尼斯城,但被德意军轻易击退,只得掘壕固守,等天气放晴和援军到来。
在盟军与阿尼姆对峙时,隆美尔正率领在北非征战近2年的老兵们,越过茫茫沙海,一次次躲过英将蒙哥马利设下的圈套,不顾疲劳,向突 尼斯退去,准备同阿尼姆会合,坚守马雷特防线。
1月份,隆美尔进入突尼斯,蒙哥马利还在后面跟着。
隆美尔不喜欢留着小胡子的阿尼姆。
阿尼姆出身于普鲁士军人世家,是位西里西亚贵族,举止文雅,办事一丝不苟。
谨小慎微。
两人在18年前就认识,彼此毫无好感。
阿尼姆在12月份就到了突尼斯,却不同隆美尔联系,双方的参谋也互不往来。
希特勒知道两人不和,就没有规定隶属关系,而让在罗马的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指挥在突尼斯的德意军。
但凯塞林却又要听意军总部的调遣。
隆美尔在阿拉曼受了奇耻大辱,急欲报这一箭之仇。
西撤的路上,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挽回自己的声誉。
这时,在突尼斯的盟军为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是英将安德森。
这是一个指挥关系混乱,由英法美3国军队拚凑成的集团军。
英军在北翼虽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装备精良,却人数不多。
法军在中路,虽人数众多,却装备简陋,不听从英将安德森的调遣。
美国第2军在南翼,正对着隆美尔。
美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却毫无经验,又趾高气扬。
隆美尔的目光盯住了美军,准备趁蒙哥马利还未追来的时候,先向西进攻,给美军一个下马威,从美军防线上撕开缺口,占领卡塞林山口 和战略重镇特贝萨。
之后挥师北上,冲到地中海海岸的波尼,包围歼灭英国第1集团军。
隆美尔刚到突尼斯就接到可以随时回国治病的命令,但他不走,一心想抓住最后的机会,挽回自己的声誉。
隆美尔准备用阿尼姆的第10、第21装甲师从卡塞林东北部的弗德山口出发,占领卡塞林;自己率非洲军从卡塞林东南的盖塔尔经加夫萨, 杀向卡塞林,与阿尼姆会师。
---------------
7.大西洋海战(5)
---------------
然后携手占领特贝萨,冲向波贝。
阿尼姆同意兵分两路进攻卡塞林,却不愿向波贝发展;他担心北面的英军发起攻势。
德军在厉兵秣马,美军在悄悄地准备。
盟军用“超级机密”破译了德军密码,本应对德军的进攻方向了如指掌,但情报处长英国准将莫克勒—弗里曼却认为德军将在更北面的丰 杜克进攻。
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安德森将军就在丰杜克地区大设伏击圈,准备迎敌。
美国第2军的阵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个防线有150公里长,薄得像纸。
美军没有经验,部署不当,却得意洋洋,不修工事。
军长弗雷登道尔将军“身材矮小、说话粗鲁,直率有余,目无官长,遇事急躁”。
这位将军很少去前线侦察敌情、察看地形、视察部队,却对自己的安全过分关心,命令200名工兵在远离前线、几乎无法进入的峡谷里,掘 洞修建深埋于地下的指挥所。
2月14日清晨4时,德军右翼阿尼姆的第21、第10装甲师突然冲过弗德山口,杀向美军防线。
德军坦克、装甲车铁流滚滚,扬起遮日烟尘。
身经百战的德国装甲师配合默契,严丝合缝,快而不乱,猛而不莽。
初上战场的美国兵哪曾见过这般阵势,吓得面色如土,甚至丢了坦克和大炮,拚命向后方逃去。
德军转眼间就占领了美军阵地。
战场上扔满美军的装备和各种物资,其中有44辆坦克、59辆半履带装甲车、26门大炮。
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艾森豪威尔仍以为这是德军的佯攻。
第二天,即2月15日,美军一个战斗群(大致相当于团)向突入的德军发动反击。
百余辆美国坦克和装甲车在开阔地上像在阅兵场上一样,设有尖兵,一气冲出去20公里,一头扎进阿尼姆设下的德军第21、第10装甲师的 伏击圈。
德军大炮齐鸣,美国坦克纷纷起火爆炸,其余的乱作一团。
黄昏时分,美军落荒而逃,在战场丢下了54辆坦克、57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和29门大炮。
在阿尼姆大败美军的时候,隆美尔的德意非洲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出了力量不大,却异常凶猛的左拳。
美军乱了阵脚,不战而逃,撤离加夫萨。
2月17日,隆美尔驱车前往加夫萨。
路上挤满了缴获的美国装甲车和吉普车,一队队美国俘虏正被解往后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