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颜开的阿拉伯人正在光天化日之下趁火打劫,洗劫法国人的豪华别墅。
下午德军到达弗里阿那,占领了突尼斯南部的两个美军机场。
美军放火焚烧汽油,顿时机场上浓烟四起,爆炸声不断,但还是有30架飞机和大量的汽油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德军势如破竹,卡塞林山口已成为囊中之物,特贝萨唾手可得,通往波贝的道路就要被打开了。
美国第2军在两天内被隆美尔打得七零八落,躲在峡谷中的军长弗雷登道尔只会在地下工事里用无线电向部下们喊口号。
艾森豪威尔束手无策,指责情报处长莫克勒—弗里曼判断失误,急令在摩洛哥的巴顿将军只身火速前往突尼斯救火。
整个盟军司令部乱作一团,没有人能阻止隆美尔一口气冲到阿尔及尔。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德军没有倾全力向特贝萨、波贝方向进攻,而是突然将第10装甲师调往北面,进攻英军防守的勒凯夫。
原来阿尼姆胆小谨慎,只想保住突尼斯桥头堡,不敢下大赌注、争取大胜利,夺回北非的主动权。
他担心北面的英军会抄自己的老窝,不敢集中兵力于南线,向西北方向袭击盟军侧后。
他见德军初战获胜,就急令第10装甲师北上进攻英军的正面。
隆美尔得知第10装甲师北上,勃然大怒。
但他无权指挥阿尼姆,自己手下只有经过2000公里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步兵,只得电告远在罗马的上级凯塞林元帅,说阿尼姆的命令是 “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鼠目寸光之见”。
凯塞林元帅支持隆美尔,但凯塞林的直接上司、意大利总参谋长却支持阿尼姆。
两人争执不下。
凯塞林最后说服意大利人,同意隆美尔使用两个装甲师在特贝萨和勒凯夫之间进攻。
凯塞林以为隆美尔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个灵活的命令。
但隆美尔却浑然不知,读完命令后大失所望,沮丧之极。
他率部也向北折,在卡塞林山口又把美国人打得抱头鼠窜,接着就遇到了英军。
隆美尔虽然能挡住英军,但遇到的抵抗力越来越强。
隆美尔知道自己原先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厮杀下去,在装备、人员上均居劣势的德军将无法脱身,而背后的英将蒙哥马利正步步逼近。
他没有信心了,于是在2月22日下令撤退。
德军悄然撤走,艾森豪威尔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德军损失2000人,而盟军损失则近1万。
3万之众的美国第2军损失1/5,达6500人。
损失坦克183辆、装甲车194辆、大炮208门,卡车和吉普车512辆。
---------------
7.大西洋海战(6)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名将奥马尔·布莱德雷在回忆起这次战役时写道:“即使经过这么多年之后,每当我回想起那次灾难性事件时,就 感到痛心不已。
在美国陆军引以自豪的全部历史中,这可能是最不光彩的一页。”
盟军在突尼斯的虚惊过去了,北非德意军队穷途末路,必死无疑。
但大西洋的万里洋面上,此时此刻却险象丛生,一场关系到盟军生死存亡的反潜战——大西洋海战,达到了高潮。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烟波浩淼的大西洋成为欧洲、美洲新纪元的摇篮,孕育出以海洋为基础的大英帝国和迅速崛起的美利 坚合众国。
大西洋给两岸的两个英语国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联系新旧大陆的生命线。
为了保卫这条生命线,英国历届政府耗费巨资,保持着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海军,不惜以战争来维护海上霸主的地位。
靠着英国皇家海军的大炮巨舰,幼年的美国躲过了欧洲列强的侵扰,发展成一个面向两洋、生机勃勃的庞然大物。
大西洋是英国的生命之源,是美国在欧洲发挥威力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成为两国的欧洲敌国——德国的攻击目标。
德国是大陆国家,直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后,才着手建设远洋公海舰队,企图有朝一日与英国海军一决雌雄,把德意志帝国扩展到全世界 。
结果引发了英德海军的竞争,成为诱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水面舰只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在数次海战中给英国海军造成很大伤亡,但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德国海军龟缩在港口,只能派军舰到海上游击,袭击协约国的商船,但效果不佳。
然而潜艇的发明,给德国海军注入了生机。
战前无人一顾的潜艇在二次大战中大显神威,一艘德国潜艇竟在半小时内连续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
一筹莫展的德国海军如见到救命稻草,抓住潜艇这个新型武器,在大西洋发起“无限制潜艇战”,想截断英国与外界的联系。
德国潜艇频频得手,却惹火了奉行公海自由航行原则的美国,把美国拖入对德作战的行列。
英国一度被潜艇弄得焦头烂额,后来发明了对付潜艇的办法——护航制度。
英国人将商船编成船队,小的有数艘,大的有数十艘,用军舰护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